“恪儿虽然想要自行处理此事,以一场江湖恩怨将它结束。然则这种事,有一次就有两次,有两次就有三次,次次如此,天下神魔,哪里还会将我大唐放在眼中?”
“茂公乃是助联横扫天下的第一军师,他的这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分明就是在试探朕的雄心壮志,看看朕到底是只想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大唐之主,还是一名真真正正的、人间帝皇?以前有天数压着,就算是茂公也无可奈可,现在天数崩溃,他想要知道,朕是否还有那开天辟地的胆量?”
“恪儿是朕的儿子,此次他杀了泾河龙王,朕如果不向天下人展示,让所有人都知道朕对他的支持,天下神魔,怕是还以为朕怕了他们。”
魏征拜自:“陛下有此决心,臣必鞠躬尽瘁,誓死为陛下效力。不过陛下想要整顿华夏神系,就必须要先做一件事。”
李世民:“什么事?”
魏征道:“封禅泰山!”他低声解释一番。
李世民听完,心知魏征早有定计,显然是就在等着他下定决心。
他对此并不如何意外,又道:“此外还有一事,朕打算立恪儿为太子,你意如何?”
魏征有些迟疑。李世民愠道:”事到如今,爱卿你又何必避嫌?爱卿欲助朕成为真真正正的‘人间帝王’,就更该考虑,将来由谁来接替这个古往今来所未有的帝国。朕只问你,除了恪儿,朕的皇子中,还有谁有接替朕的本事?”
魏征拜道:“承陛下厚爱,臣不敢再有任何回避。臣以为,此事一来,还是要考虑吴王殿下自身的想法,二来,陛下也该去问问长孙大人的意见,才好决断。”
李世民道:“爱卿啊,你口口声声说不回避,这不还是回避了朕的问题?朕再问你最后一次,朕的皇子中,你认为,谁适合做大唐太子?”
魏征拱手下拜:“吴王李恪,可为太子!”
第154章 龙蛇起陆、神魔乱舞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与魏征又在这里喝了几杯,然后方道:“但是恪儿无意继承朕的江山社稷,一意追求仙道,这一点你如何看?”
魏征道:“臣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李世民道:”怎么说?”
魏征低声道:“殿下若是凡人,可保大唐一世,殿下若成就仙道,可保大唐万世。”
李世民微微地动了动容,他以前倒是真的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
他放下酒杯,低声道:“话虽如此,但当年,以秦始皇那般席卷六国的权势,也是欲求长生而不得,朕对长生所知有限,却也知道,尘世间的荣华富贵,与长生久视之法,乃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魏征道:“陛下,今时不同往日!其实过往仙人,在人间兢兢业业,上了天庭,又何尝不是享受着荣华富贵?”
“当日陛下开科举,说天下英雄,尽在吾股掌之中。这些英才,用功读书时何尝不是十年寒窗,费劲心血?在过往,成仙就像是科举,只是成才之后,不是为人间帝王所用,而是为天庭所用。什么时候,我大唐皇帝也能够笑着说,天下仙才,尽在吾鼓掌之中,到那时,我大唐何尝不是另一个天庭?”
”秦始皇以人间盖世权柄,却无法成就长生,相当一部分原因,乃是缘于天庭所定的‘天数’。陛下若是真的有心,一方面,可立三皇子为太子,但各种政事,先不令他参与,只让他管神魔之事,给予他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至于将来是否真的能够得到长生,这个却是殿下自己的事了,其他人也帮不上忙。”
李世民沉吟道:“爱卿所言有理!但是该如何让恪儿同意做太子?”
魏征笑道:“陛下不妨先这般这般,然后,臣再亲自去劝说殿下!”
李世民笑着起身:“爱卿之计,果然了得,这样吧,你先回府,一个时辰后,朕若是未再召你入宫,你可自行其是。”
魏征道:“臣遵旨!”
君臣两人一同出了甘露殿,分了开来。紧跟着,李世民让人前去召长孙无忌入两仪殿。
李世民自己先入内宫,换了身黄袍,方才来到两仪殿,没过多久,长孙无忌也踏入两仪殿中。
两仪殿外,虽然守卫森严,但像长孙无忌这等重臣,可不需要任何通报,便直入殿内。进入殿中,长孙无忌拱手道:“陛下将臣唤来,不知有何要事?”
今日原本就有早朝,一般来说,早朝过后,陛下若还有什么悬而未决的要事,就会自己让他与魏征等少数几个重臣,退朝之后直接来到两仪殿,共同商议。
但是今天的早朝,该处理的政事都处理完了,陛下也未将他与魏征等留下,长孙无忌回去休息了一会,又被突然叫入宫中,这使得长孙无忌心中多少有些疑惑。
在他面前,李世民立着身子,在案前负手踱了几步,然后才抬起头来,看向长孙无忌,道:“无忌啊,朕打算立恪儿为太子,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心中一震,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他的心中一阵犹豫,最终还是拱手拜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长孙无忌心里很清楚,当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管李恪能不能当上太子,与他的仇怨都算是正式结下了。然则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说出这句话。
长孙无忌很清楚,他没有徐茂公笑谈风云、算无遗策的本事,没有李卫公纵横沙场、不断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实力,可以说,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民间百姓的心中,那两人皆是神仙般的人物。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凌烟阁第一功臣,靠的是帮助陛下策划了一整个玄武门之变。他长孙家如今的地位,依靠的就是这一场从龙之功,以及他的妹妹乃是当朝皇后。
不管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谁做了皇帝,将来长孙家依旧是国戚,地位牢固。但要是换了其他皇子,长孙家如今的地位还能够维持多久,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长孙无忌的心中恨铁不成钢……但凡自己的儿子有秦琼他儿子的一半能干,他也不至于为子孙后代的将来操碎了心。
李世民转过身来,看着他道:“为何不妥?”
长孙无忌心一横,道:“陛下,历代以来,为了维系江山社稷,皆是立嫡不立庶。大皇子殿下虽然触犯王法,但四殿下、九殿下皆在,废嫡立庶之事一成,不免为后世开一个不好的源头,引得大唐日后,诸皇子代代相争。“
“此外,三皇子的母亲姓杨,乃是前朝公主。群臣协助陛下辛辛苦苦打下江山,陛下将江山交给前朝公主所生之子,未免会引起底下官民之疑虑。“
李恪若是在此,自是知道,这正是原本的历史上,长孙无忌用来打消李世民立他为太子的两个理由。
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理由,确实击中了要害,即便李世民觉得李治太过懦弱,而李恪”英明类我”,终究还是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然则此刻,李世民并没有轻易地被长孙无忌所说服,他转过身,慢慢地又踱到窗边,看向排排密布的窗格外那不断被分割的万里晴空。
历史上的李世民,即便是立下李治为太子,心中也始终是不放心的。
他一直都在担心李治养在宫中,没有见过多少世面,这使得他即便立下李治为太子后,都还生出过改立李恪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