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有条理的说出这些,那么小友的身份便足以证明七八分。
身为永恒国度在大唐的代言人,小友不会连这些基本问题都不知道吧?”秦琼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秦琼作为旁观者,对局面看得相对透彻一些,甚至超过了为儿子担忧的房玄龄,在和房玄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房玄龄迅速的反应过来,加以补充,形成了这几个问题。
再看此刻的秦琼,哪里还有什么虚弱的模样,分明是精气神十足啊,战场上那战无不胜的大将仿佛又恢复了!
李二眼睛一亮,秦琼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点子上了,要是能有条理的说出这三个问题,那确实能够证明杨帆的来历。
“不错,若是你能答出翼国公的这几个问题,那朕便信了你的身份,诸般罪责,一应赦免!”李二朗声说道。
第五十三章 杨帆的回答
李二的声音在甘露殿中回荡,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杨帆。
秦琼刚刚问出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都好奇的问题了。
极东之地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情况?永恒国度为何称为永恒?杨帆的背后到底站着什么势力?
杨帆听到了秦琼的问题,心中一怔,这几个问题可谓是很具有针对性了,了解了这几个问题基本对自己虚构的永恒国度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如果换做其他人来编造这个谎言的话,这几个问题或许就很难回答上来。
毕竟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又不能直接照搬大唐的情况,想要完全虚构一个逻辑合理的答案出来,很难很难。
但杨帆不一样,他来自后世,后世自有一套完整的社会政治逻辑,完全可以稍作修改,直接搬运过来。
杨帆笑了笑,说道:“当然可以,只是我所了解的极东之地,关于永恒国度的事情,都是从我师傅的口中得知的。
其中有没有夸大之处,我并不知道。我只能说,将我自己所知道的告诉你们,是真是假就需要你们自己去分辨了。
首先,关于永恒国度为什么叫永恒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之前也问过我师傅,说所谓的永恒,是指真理的永恒。
师傅说在永恒国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暗合天地间的道与理。
永恒国度所追求的是,探寻万事万物的本质,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地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1+1=2,这个是我们所知道的,但是为什么1+1=2,而不是等于3?针对这个问题,就是永恒国度所追寻的本质。”
说到这里,杨帆顿了顿,扫视了一下四周,见众人的表情,都有些懵。
程咬金嘟囔道:“这不是闲的无聊吗?谁没事去管1+1为什么等于2,有这闲工夫啊,不如喝喝茶逗逗鸟。”
程咬金的话,其实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毕竟在绝大多数时候,知其然就已经足够了。
李泰倒是若有所思,或许也只有这种追求万物本质的国度,才能造出望远镜那种神物吧。
李泰暗暗下定决心,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去这永恒国度看一看,见识见识所谓的万物本质。
一旁刚回过神的房玄龄,开口说道:“我与卢国公的想法倒是有些出入。
先秦时期有诸子百家,儒家学说之中还有一个格物致知的理论,但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格物致知二道,便已失传。
我关观杨帆所说,似乎与格物致知,颇有相似之处。”
杨帆眼睛一亮,看向房玄龄道:“房相果然见识广博,我师傅针对这一论述,也曾提到过格物致知四个字。
原来竟是出自儒家学说,我还以为是另一门崭新学说呢。”
“只是格物致知一脉早已失传,自先秦以后就再也不曾出现过。
未曾想在极东之地的永恒国度,居然有这一门学说的流传,莫非是极东之地得了格物致知的传承?
老夫对格物致知一道颇感兴趣,日后若是有空,还望杨帆小友,不吝赐教。”房玄龄微微笑道。
杨帆微笑点头,“能与房相坐而论道,是在下的荣幸。
师傅说格物致知一道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数学,二为物理,三为化学。”
李二面无表情的听着杨帆的讲述,沉默不语,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关于永恒国度为什么称为永恒的问题,我所了解的就是这些。
然后关于翼国公所说的另外三个问题,其实算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三个有不少互通之处,彼此关联,算是一个整体。
我就一同来陈述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但如果师傅没有说,那我就无法回答了。
极东之地以法治国,有着一套完整的律法体系。
同时也讲究以德服人,以直抱怨。
在治国方面,极东之地不叫朝堂,而叫做议会,由国君和九十九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组成。
正常情况不是一百位议员共同决策,而是由十个常务议员主持绝大多数的事情。
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会向全国公布,汲取民意,然后最终决定。
每一位议员有一张投票权,国君有五张,最终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同时国君有一票否决权,可以直接否定一项决策。
但一票否决权不能滥用,一年只有三次机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君已经不过多干涉决策了,除非是重大问题。
更多的是让议会,以及下属子部门,类似三省六部,让他们自行决策。
在处理各行各业,以及各个种族的问题上,极东之地讲究人人平等,不会因为身份地位而鄙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