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梅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解读前陵碑,这样的资格都不能让他看到其实还有第十八座碑。
不。
应该说是整整三十七年。
登山的路只有一条,除去神道不说,每一次观碑都要经过前边的石碑。所以荀梅如果想要看后边的碑,那就一定会次次经历前陵碑。
但是他的笔记之中始终没有第十八座碑的笔墨。
以荀梅来作为一个界限。
至少说明了在荀梅之下的那些人看不到第十八座碑。那么……就真的可以排除九成九的存在了。
要求实在太严格了。
以至于无数年以来,都没有第十八座碑的消息传出去。
这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周独夫把第十八座碑掰了的原因。纯粹是因为符合观看标准的人太少了。不然的话,总会有消息传播出去的。
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但如果你根本就来不到此地呢?却有绝对严苛的标准。
想要看到真正的前陵最终碑,必须要有正确的解法。但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解碑法呢?
每一个能解读出来碑文的修行者应该都会认为自己的解法是最正确的解法。但事实上,只要没有看到这座碑,那么就都是错误的。
是的。
对于解读天书碑,很多年前会以解读碑文的时间来评判。但这恰恰是最错误的事情了。
如果你能够完完全全的看懂一座碑,哪怕只有一座,也将会收获到让你意料不到的惊喜。
所以后来那记录解碑时间的东西被圣后派人毁了。
可是圣后其实也错了。
她的境界高深。到现在看来,已经不逊色当年的周独夫了。所以看待问题的方式当然不一样。
但普通人怎么可能有如此心境呢?
天海圣后其实已经隐隐的指出了一条道路。但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然后做到呢?
并不是破解碑文的速度快了就可以看到这座碑。
当然……
解碑速度快,意味着这个人天赋很好,领悟到的碑文内容更多,更加容易看到就是了。
很多时候确实又充斥着联系。
比如当初的周独夫。
再比如如今的陈长生,叶秋,莫轻舞。
都是解碑速度快的同时又对碑文内容看得也十分的通透。
因为是真的理解了石碑,所以才会速度也上去了。
既然看的是天书,怎么可能跟这片天没有关系呢?
不管是神识,真元或者剑势,都与修行有关。那么修行又怎么会跟夜空的星辰无关呢?
须知……一切的开始都起源与星空。
叶秋笑了笑,看着眼前的这座凭空出现的天书碑。
这座天书碑与之前的十七座完全不同。
不是形状,而是……
这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只剩下了一截断面罢了。
天书碑似乎不能够被摧毁。
但那也是相对而言的。
这第十八座碑就是不存在的,因为就在陈长生的身上。被陈长生从凌烟阁带出来的小黑石。
如果小黑石可以说话,一定会说一句MMP呀!
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了,结果它的家被别的玩意儿占据了。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呀~以至于沉默的啥反应都么有了,就这么静静的看着。
叶秋他们三个人看着这座碑。
这是以一种伟力塑造出来的一道道复杂诡异的线条。
就像是光影一样,在夜空的照耀下,变换着形态。
这就是陈长生最初看到照晴碑的时候的看法。天书碑的内容其实是时刻改变着的。随着光影的变换,其实也在变换着呈现的内容。
这是深层次的解读才会发现的东西。
如果纯粹的只是以神识解读,以真元解读,以招式解读,那么天书碑就是恒古不变的。
这不能说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