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仙道就是讲究心境的,心境到了就能火速提高境界,心境不到就老死在某个境界里,这种仙道的战斗方法会比较奇异。
再有就是类似西华教这样,传说中的白道修仙,一级级都有门道在里面,官位即是境界,有关系的就可以让上仙带挈,没关系的苦哈哈就想办法炼仙药,买通关系……这个过程里,被剥削的凡人可就没处伸冤。
《小五行内景雷部印法》一小半是讲修法力,一大半是讲人情的,还有一点点是讲怎么获取资源,包括财侣法地,财就是仙药,有仙药就什么都能换,侣就是人脉,上头有人好办事,四海之内皆朋友,法就是法令,管理鼎炉、仆役得用手段,地就是地盘,经营一块合格的药田是一门大学问。
鹿正康横竖细看,总算从字里行间的缝隙里看出两个字“吃人”。
西华教法门就是教你怎么压榨下层的。
武帝城所在的那片大陆就是一片药田,众生皆是鼎炉,只不过有些被火焰直接烧成灰,有些在炉子中段受热力逼迫,还有些在顶部,忍着烟熏,还得把下面要挤上来的往下踩。
鹿正康修持雷部印法,却是无法练出法力的,在这岛上,他连神力都已经消磨了,遑论法力,盐裔的身躯是活死人,要用道家话说,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一步感应人体五行都做不到,他只能看到自己内里是一团怏怏的盐块,内脏没有运转,细胞活动也已然凝滞。
他倒并不气馁。
补偿的办法有很多。若是服用仙药,他就能储存一部分的法力,有了法力就能将仙药练成外丹,相当于移动充电宝。假如不想用仙药,他还可以消耗精神力代替法力引动雷霆,只是,法力乃是三合之气,性质比单纯的精神能量来得坚强、专业。
三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合精气神,外和天地人,自己用精神提炼人体大药,锻炼真气,再与天地元气交感,以人身撬动宇宙,如此才能有移星换斗,搬山拿海,请神上身的妙用,单用精神力施展法术就很吃天赋悟性,要心合自然才能屈服先天之气。
鹿正康不想服用仙药,这东西看似至清至妙,实则至污至秽,吃得多了,就会有道化的现象,在西华教看来是大好事,道化代表他们离天更近,但在别的力量体系看来,这就是在被邪神同化。
他就先用精神炼制外丹。
盘坐在道观的静室内,鹿正康身前的供桌上放置一枚脸盆大小的仙药,这玩意有很多,他现在还是试手,不怕浪费。
在他的主观里,周围一片灰蒙蒙,空寂的所在,事物的形态、轮廓都模糊不清,只将全副的身心投注在几案上的仙药上,这一坨圆溜溜,米白色的硕大宝珠在他的心灵视界中发散出耀眼的清光,皎皎如月。
鹿正康默诵丹经要诀,以心为炉,以魂为炭,将仙药裹在思维的平湖中,随着一念念心火催逼,仙药慢慢悬浮起来,随即开始氤氲出奶白色的蒸气,缭绕四周,清香袭人。
第六百七十四章 初见,对话
鹿正康炼丹的路子是气丹道,在飞面教搜集的无数法门里也算得上乘。以意念炼气丹,脱离金石草木之属,因此没有丹毒,效用极佳,且一炉成丹数目巨大,种类繁多,实属仙家之品。
现在他用气丹法炼仙药,是精粹其物性,转实为虚,消解厄难,让固态的一颗仙药转变为气态的虚丹,方便他用之替代法力。
气丹法最妙的地方就在人丹齐鸣,既是炼药,也是炼我。在抟炼的时候,心意感受元气微妙的变化,体内真气也随之流转不休,更兼天地间的元气滚滚灌注而来,可以说是处在人、丹、世界三合的状态,以丹为媒介体悟天道,若是能练出一颗九转金丹,当场就能登临仙阙。而终极的丹道大仙更是能丹成天地,一枚药里就藏着一个位面宇宙,不过那种级别的存在早就被扔到宇宙背面与上帝祂们几个搓麻将去了,鹿正康当教宗那些年是有幸没碰到。
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
无名之岛不算绝佳的炼药地,这里五行混沌不清,宙光凝滞,生死混淆,大凶大吉交汇,反倒呈现风轻云淡的气象。但这里同样不算差。属于对炼丹没有任何加持与损益的特殊地点,在这里炼出什么东西,全凭自己心意法力。
鹿正康在静室内冥然兀坐,仙药在他身前三尺的虚空中滴溜溜打旋,浓郁的药香化作雾气散出来,堆积在地面形成薄薄的云,甚至将室内物件都托举了起来,几案、香炉、蒲团,乃至鹿正康本人。他屏住呼吸,身躯凝滞无声息,原本这时候,他若是练出真气,就该进入胎息之境,然而无名之岛内只有盐、心、魂、躯壳这四样东西,盐之躯仿佛枯海,并无涓滴内气产生。
鹿正康却不着急,他现在本就无需呼吸,身体沉寂下来是为了不让躯体活动干扰心绪,他好全神贯注在炼丹事业上。
仙药乃是星之彩汲取鼎炉的血魂而孕育的邪物,本身其实也带有内三合的性质。鹿正康能感到其勃勃的生命力,仿佛一枚生命暗藏的鸡子一样,。
将仙药的物性一点点消磨的同时,鹿正康感到自己的神意也在一片迷蒙中徊游,他就像浸溺在温吞的水中,忽而感觉自己身躯的诸多感应一齐涌过来,眼前一片纯白的光,他左右抚摸,却发现自己是被锁入了仙药之内。
鹿正康倒不惶急,他自己也晓得,这是炼丹到了火候,同丹中性灵有了共情,实则自己还在仙药外徘徊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