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家大业大,配置的起,而狼骑却是人手一口大漠弯刀01,一旦折损就无法替换,这种无可逆转的对比之下,不到三个时辰,胸部骑兵就显出劣势,而天色也已经渐渐显出了晨曦……
而正在此时,狼山口突然之间马蹄如雷,杀声震天,李牧所部,宛若一股黑色的洪流,汹涌逼近匈奴兵阵中央的浑邪王大旗,匈奴大军立见混乱,一片呼喝声大起,纷纷大叫大王退兵。
白天大战之后,李牧就急速的挥军进入阴山草原,隐藏在北河北岸的河谷地带,一得到匈奴人回撤的消息,李牧马上率领二十万骑,趁着夜色从西北方向,向着东北草原急进。
李牧熟悉阴山草原的地势,本意是在匈奴溃败之时,从背后来上一剑。
却没想到,和狼山口合军的浑邪王,不从阴山口溃逃,反而深入草原,和蒙恬军死战!
李牧乃是沙场老将,知道九原军虽然在人数上不如浑邪王大军,但士气却沸腾到了极点,肯定能顶住匈奴人的冲杀,反而不急于从后掩杀,故意在匈奴人和蒙恬军鏖战半夜之后,才急速南进。
之所以这样做,是李牧要留下堵截追杀浑邪王的必要距离,像这种天上飞云般流动的大股骑军,贴的太近,很容易让他在混战中脱身。
而且,还不能让浑邪王成为匈奴兵群的轴心,必须以精兵奇袭之术,不断的扰乱匈奴人的指挥系统。
所以,他是大火慢添柴,让所部以万人为单位,慢慢的加入战场,这样才能不打草惊蛇,让浑邪王误以为他兵力上占据优势,足以和蒙恬一战,不率领大军,急冲阴山口。
自己率领大部,隐藏在草原南部战场,晨曦中见到匈奴大军已经和蒙恬军,和自己悄然加入的十万大军,陷入了彻底的大混战。
而浑邪王依然没有意识到,狼山口的援兵已经源源不断的加入战场,双方兵力出现了持平的态势。
李牧这才决定,乾坤一击。
以大股飞骑出现战场,逼迫匈奴大军呈现溃败之势,所以,李牧后部十万大军,齐整的出现在战场。
浑邪王的战旗,就想着狼山口飞退!
虽然得到了左大将军急报,但浑邪王和左贤王,都不知道狼山口的秦军究竟有多少兵力,而封堵狼山口的目的,不过是想要防止匈奴狼骑,从黄河退兵而已。
而驻守在阴山口的右大将军,始终没传来发现秦军的急报,这才和蒙恬决一死战。
陡然之间,一股汹涌铁骑,从侧后杀来,在晨曦之中看不透人数,但无穷无尽的态势,已经让所部产生了畏惧之心。
浑邪王当机立断,马上退兵。
在广袤的草原上,同样的飞骑,同样的对手,不管谁先退兵,唯一的办法就是放马飞驰,以部族为单位,向着四面八方逃窜。
否则,一旦被敌军死死咬住,从背后掩杀,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可一旦放马飞逃,阵型大乱,根本就做不到各部相互呼应,此时的匈奴狼骑,正好遭遇了这种骑兵作战最为狼狈的境况,兵败如山倒,遍野大逃亡。
而这种时候,帝国大军各位万骑长,根本就无需等待主将将令,以万骑为一伍,汇聚成一股股的黑色洪流,遥遥的从两翼展开了包抄追杀。
而其中,以李牧从雁门带来的五万龙虎精骑杀在最前方,分成五股大肆展开:左右两翼各一万,圈定浑邪王王旗不使其遍野流散;中央两路则如巨大的铁钳张开,死死咬定那支大旗马队追杀不放;另有一万骑士,则左右前后策应,随时驰援各方。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斜斜的挂在天空,满天朝霞下,草原茫茫,人马茫茫。黑色衣甲的秦军,就像是阴山草原刮起的大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