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狼廷内部,失去了玄翦!
一场岭南变局,也就让帝国变成了瞎子,只能以匈奴各军,布战草原的多寡,来判断匈奴的动向。
而胡姬藏兵何处,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将闾的目光,向着北线偏移,那里是蒙恬统御四十万大军,镇守的九原,阴山一线,是大秦真正的精锐之师。
而胡姬也同样,在阴山草原外围,布置了重兵,右贤王拉谷共十万军,浑邪王三十万大军,如果从这里突破,不管是对帝国,还是匈奴大军,都是一场大战,恶战!
将近八十万的兵力,犬牙交错,相互厮杀,这是帝国之谋,但却绝对不是胡姬所图。
浑邪王即便是骁勇善战,恐怕也不是蒙恬的对手,一战之下,右贤王拉谷共完了,同样浑邪王所部也就完蛋了!
胡姬不在乎让右贤王拉谷共所部和九原军死磕,但却在乎浑邪王,大秦损失九原军团,依然有南阳军替补,但胡姬可没第二个浑邪王。
更不可能快速组建第二支三十万的大军,所以,浑邪王所部一败,就等于大势已去!
将闾的视线在看向雁门,帝国在雁门驻扎十万军,其中四万步卒六万精骑,而从雁门经上郡,到九原,都是修建完成的长城。
而长城是修建在山顶上的,山势险要,那怕左贤王曼顿所部,将近二十万狼骑,也无法突入。
更何况,有十万虎贲替补的九原步卒,百战老卒全都上了长城,只有年迈和年幼的,交给了李贽,负责看守,分发各军辎重。
而负责这条线的却是老将李牧!
以他之能,足以将长城防御的固若金汤。
所以,左贤王所部要打的是消耗战,同时组织雁门精骑出兵草原。即便是左贤王不吝啬兵力,和雁门军同归于尽,大秦依然可以调集虎贲增援!
所以雁门依然不是胡姬突破的重点!
将闾的眸光定格在了陇西陇右!
李信是老将,麾下也有五万精骑,在加上有城池可守0 .
将闾缓缓的闭眼,凝神,匈奴和大秦对持的形势图,根本就不用在看,都已经刻在了他脑子里,也不用他这位大秦太子如何在边关军务上鞠躬尽瘁,道理很简单。
将近二十年辛苦经营,大秦边境的防守已经做到了极致。
不管是九原还是雁门,匈奴敢战,大秦就不客气的一口吃下!
但胡姬如果真的这样简单,那就不足以让将闾当成生死大敌了。
将闾扶着嬴政,缓缓的回到案几之后,落座。
虽然父子二人讨论的时间不足一炷香,嬴政也感觉疲惫到了极点,自嘲一笑:“老了,不如当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