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刘季就想到了善后的权限问题,果决狠辣的作风,也的到了辛胜的认可。
帝国边疆本来就是军事管辖区,驻地主帅代行民政,现在多了一个官府,只要辛胜没意见,刘季政令就能贯彻下去。
辛胜本来就是将闾的旧部,太子人没到代郡,但是军令已经到了,对刘季只有六个字,做的好,好好做。
对于辛胜而言,这是太子对他的无声的谴责,边疆本来对军权就极为倚重,将闾却没有片言只语的命令给他,反而对刘季大加褒奖,这不是对他的忍让表示不满意吗?
所以,辛胜态度也就变得强硬起来,驻守边疆的主帅,那个对草原人也没好感,只是碍于将闾对草原部族同化奴役的政令,不敢多杀人。
而辛胜全力配合,反而提高了刘季的威望,刘季在将闾手下做事,只是在蛮兵中有些名气,在雁门,代郡的影响力甚至比不上一个带兵的将军。
而地方上没有威望,也就缺少对军队的掌控力。政令的颁发也不会引起别人的重视。
在将闾身边,他只不过是个跟班,即便参与幕府,也得经营一段时间,才能在军队中建立自己的威望……
但是,果决狠辣的处置,让军方和代郡黔首对他产生了好感,一旦得到尊重,对他的政令也就没了抵触情绪,对他治理内吏郡打好了基础。
一旦民心对他这个新晋郡守产生敬畏,就可以形成一种高度的服从。而刘季本来就善于拉拢人心,自然也就如鱼得水。
在辛胜,刘季和吕奇全力配合之下,将这场危机彻底化解,将闾的军令一到,该杀的已经杀了,该判的已经打上镣铐,送到长城之上为奴了。
而刘季也抓住蛛丝马迹穷追不舍,由于当时情况混乱,许多参与暴乱的草原人已经被杀,官府掌控不了全面的因果。
而小邪等人也奉了将闾的密令,向刘季,吕奇通报了一些情报,只不过,他们只要的任务是跟踪监视,从对方的接触和行动做出一些判断,但也不能成为直接的证据。
而刘季想要彻底了解叛乱的根源和过程,就需要一个详尽的调查,才能上报庙堂。
呼延部族进关的不过二三百人,人数极少,而且是以归附投靠的名义进入关内的,在没有如山铁证之前,任何的处置都会引起其余归降大秦的草原部族反弹。
这也逼的将闾不得不慎重,倒不是因为望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所以对她容忍。
至于那些找将闾状告刘季太狠的,将闾总是微微一笑:“关内不比草原,相互之间的私斗是律法严厉禁止的,而且也严惩不贷,任何的矛盾,都要通过官府解决,进入关内的草原人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是和中原人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而草原部族和中原人的仇恨已经积累了上千年,如果没有律法的约束,中原人早就对草原部族群起而攻了。”
第0391章 赵高哭拜
谁也没想过,将闾竟然不治刘季的罪,反而借此事威胁投靠大秦的草原部族。
只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要说大秦腹地多如牛毛的秦人,就是守城的边卒,多的也让人畏惧。
一旦对草原人起了杀心,刀劈斧砍之下,恐怕十万人的草原部族就成了关内枯骨。
众位族长面面相觑,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突然,一个侍卫快步入庭,躬身一拜:“启禀上将军,中车府令赵高求见。”
将闾心中陡然一惊,这种时候赵高来做什么。目视众位族长:“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任何不尊帝国律法之徒,都在诛杀之列,诸位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