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贾脸色微红,干笑两声道:“太子光明磊落,这一点老夫也极为敬佩,但是,庙堂群臣,早已对李斯颇有微词,当初上卿蒙毅,秉公执法抓捕了赵高,群臣联名上书,要求将赵高按律治罪,唯独丞相大人,站在大殿之上一言而不发。
后来虽然皇帝下旨特赦赵高,但是,如果当初丞相秉公直言,赵高如何能够脱罪。”
言语之下不胜唏嘘,廷尉府为了搜寻证据,可谓是动用了大量人手,耗费了无数的时日,这才抓到了真凭实据,而上卿蒙毅更是犯言直谏,几次和皇帝起了争执。这在帝国之中是极为罕见的。
将闾听的心中震撼,姚贾和李斯一样,都是出身寒门,姚贾的父亲乃是当年魏国一个看管城门的小卒。
他的一生更是让人非议,被韩非称之为梁之大盗,赵国逐臣,在赵国受命联合楚,韩,魏攻秦,后来秦国使间,被赵国逐出境。他得到嬴政的礼遇和赏识。
大秦开始吞并中原之事,当他奉命出使四国,离间四国君臣,皇帝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这种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见。
三年之后,四国相继陷入了内耗之中,给大秦东出扫平了道路,嬴政大悦,拜为上卿,封千户,后来,蒙毅成为上卿内吏之后,他就开始执掌了廷尉府。
但让将闾惊愕的不是他一生的经历,而是他同样出身寒门,却没李斯那种厕中鼠的心态,言语之间多诡计阴谋,但是那种刚烈之气溢于言表。
抓捕赵高,得罪的不仅仅是十八皇子胡亥,还有皇帝。这种事情姚贾不是不知道,李斯不敢仗义执言,那是因为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也不想得罪胡亥。这才站在大殿之上一言不发。
但是,以姚贾的狡诈,未必没有猜测出父皇的心思,依然坚定的站在蒙毅的阵营,和赵高宣战。
十七虽然在篡改历史,但是,对忠臣却不敢肆意诽谤,姚贾对帝国的忠心,在历史上也有浓重的一笔。
历史上嬴政病死沙丘,李斯和赵高篡改圣旨,传位于胡亥,姚贾怒而自杀,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惨烈,在廷尉府大堂之上,留下了一方羊皮纸血书,上面只有八个自,和议奸谋,罪当断舌,自己硬生生的割下了舌头。
后剥下自己的脸皮,在右侧亭柱之上,书写下无颜面见先帝于地下,罪当刮面,将血淋淋的脸皮,钉在了亭柱之上。
而在大堂的亭柱上,写下了无能恕罪,应当自裁。在廷尉府大殿,悬梁自杀。只留下了一具铮铮铁骨,警告世人。
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大臣,却不惜以诡计阴谋劝说自己,可见他心中对胡亥的鄙夷,对赵高的无奈,和对李斯的从内心深处的看不起。
将闾正色道:“赛场也是战场,取胜才是唯一的目的,手段反而变得不重要,当初了了大秦东出,那么多阴险的事情,廷尉大人都做了,我如果不在阴险一点,怎么能算是帝国太子呢!”
说完之后,放声大笑,姚粟为之一呆,心中明白,自己的来意将闾已经完全清楚,也开怀大笑起来。
皇帝陛下的身体状况,几位朝廷重臣全都心照不宣,所以,也对帝国的未来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将闾虽然早就被嬴政定为储君,但却担心这位太子一直孤身在外,并不清楚留在咸阳的诸位皇子,早已为了争夺大位,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以姚贾的老辣,早已看出冬狩豪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才轻车简从,来到东宫提醒将闾。
不过,这一番交谈下来,他也发现,将闾虽然出身帝国皇族,但是,却不是那种高不可攀,让人讨厌的君子,在薛郡处理孔门大案,狠辣果断,回到咸阳之后,将挖坟掘墓的恶事全都揽在了自己身上,敢于担当。
姚贾感叹一声:“皇帝,为帝国选择了以为文武全才之君啊!”
“廷尉大人谬赞了。”将闾笑道:“昔日之将闾,不过是一顽童,全靠诸位大臣看护,才走到今天,诸位大臣对将闾呵护之心,将闾铭记在心,不敢一日惑忘。”
一个帝国,并不是一个皇帝能够撑起来的,他需要无数忠心而且身怀大才的臣子辅助,才能够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