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呀!你给蒙恬出了一道大难题。
当日扶苏离开九原参政,非但没有实现心中的抱负,反而再次离国,蒙恬已经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就是担心帝国庙堂将兄弟二人和扶苏看成一党。
但事实上,蒙恬和扶苏并不是一党,认真说起来,他和当今皇帝是一党才对。
但是这种事情你却说不出来,而且蒙恬心中的孤傲,也不屑和任何人说……当时支持扶苏回咸阳,就是担心帝国大政被李斯,姚贾,顿弱一众铁腕政客弄得僵硬起来。从而让一统天下的治国大道变成了一种不允许任何变化的僵硬法制。
尤其是这个大秦太子,更是法制的坚定拥护者。
但是嬴政皇帝却用了另外一种手段,让自己从九原军中归来跟随在将闾身边。
而这一段时间,将闾对复辟势力的强横,加上对儒家的怀柔,却让他看到了这个太子另外一面。
将闾让李斯住进了小圣贤庄的三省书屋,其中的深意更是让蒙恬啼笑皆非。这个太子,太会玩人了。
将闾并没有改变帝国律法,但是却不断的增补,让本来只适合战时的帝国律法,变成了适合盛世而治的法律,这让蒙恬感到了惊惧和敬佩。
惊惧者,是这个少年太子太懂得帝王心术了,比起懵懂的扶苏不可同日而语。
帝国法律,是嬴政皇帝一手建立的强权政治,是一种有别于王道而治的帝国大政,如果说李斯,姚贾,顿弱是这种政治体系的制定者,还不如说是皇帝陛下一手缔造的。
毕竟任何的政道没有皇帝陛下点头,就无法施行下去,所以,以中央集权为目的的帝国大政,准确的说,应该是李斯等人揣摩上意才制定的。
任何想要修改帝国律法和推翻帝国大政的,都是皇帝陛下的敌人。
敬佩者,是这个少年太子却是增补,而不是修改,完全规避了和皇帝陛下的直接交锋。反而更加让皇帝陛下宠信。让他的地位不可撼动。
跟随在将来的大秦帝王身边,却要听从现在的皇帝命令,保护他的政敌,这个心眼极多的太子爷,不对自己产生猜忌才怪了。
所以,蒙恬的心中更加的郁闷。
第0461章 国之重器窥伺者死
而这种郁闷,蒙恬却是没办法和任何人解释的,就连亲兄弟蒙毅也不行。更何况他很清楚,当年昌平君留给扶苏的势力,也不会善罢甘休。
只要有了大义的名分,就可以拥兵造反,这在战国很普遍。就连当年的嫪毐,因为和太后赵姬生了儿子,代替太后摄政也曾经想要拥兵自立。
而当时和自己一起剿灭嫪毐叛军的昌平君,后来也有这种图谋,差一点就让他和楚国的腾龙军团汇合。
而汇合的后果就是昌平君被项氏一族拥立为楚王,给征伐楚国的六十万大军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大军劳师远征,最不能短缺的就是粮草,而昌平君的封地就是郢陈,而郢陈也是输送军粮的重要通道。
蒙恬可以预见,如果让腾龙军团拥立了昌平君控制了郢陈,即便是当年大秦三个上将军齐聚楚国,也得惨败收场不可。六十万大军能回来几个,就是未知数了。
所以,嬴政皇帝对叛将最为痛恨,这不仅仅是表现在昌平君身上,还有当年的樊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