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站在三省书屋,也是眉头深锁,猜不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故,但是一种寒意却始终笼罩在心头。
“李斯,究竟是怎么回事。”荀夫子拿出师傅的派头,喝问道。
“老师,学生也不清楚。”李斯微微摇头,荣辱不惊的道:“但是,三千虎贲和两千玄甲只服从太子殿下的命令,除非出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请教宰相大人,桑海城外的爆炸是怎么回事。”颜路躬身问道。
李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件事我也不清楚。”扭头看向荀夫子:“不过老师,既然三千虎贲封锁了小圣贤庄,老师就安心待在小圣贤庄就行了,伏念掌门负责安抚惊恐的儒家士子,我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这样最好。”荀夫子也是一叹,虽然受尽了屈辱,但是小圣贤庄好不容易走进了帝国朝堂,一旦又变,恐怕小圣贤庄又要遭受劫难。
李斯躬身一拜:“这里就拜托老师了。”
虽然对老师这两个字颇有微词,但是荀夫子还是点了点头:“有老夫在,小圣贤庄不会出任何问题。”
“多谢老师。”李斯微微一笑:“真刚,断水,准备马车。”眸光扫过转魄灭魂,乱神魍魉:“你们四个协助伏念掌门安抚儒家士子。”
转魄灭魂扫了颜路一眼,微微点头。
李斯登上了马车,正襟危坐,真刚断水一前一后的站在马车之上。
李斯的排场不大,但是极为讲究礼仪,车子向着被玄甲铁骑封锁的城门驶去,沿途中全是桑海守军,张苍已经安排人手,安抚和救助惊恐万分的桑海百姓。军队出现在城中,人心顿时安稳下来。李斯从车窗看到很快就井然有序的桑海城,微微点头。张苍虽然不善于军旅,但却是一个治世的能手。
虽然在别人面前镇定自如,但是李斯心中可不敢大意,太子殿下总是骂别人是幺蛾子,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幺蛾子,身为太子之尊,总是轮着战剑和复辟叛逆拼死拼活,待在他身边的每一天,都是如坐针毡苦不堪言。
但是将闾的计划很精细,并没有仟何失策的地方,按照他的部署,出现在桑海城外的叛逆早就应该灰飞烟灭了。
但是玄甲军团为什么封锁了城门,难道真的出了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李斯越想越是心寒,能让玄甲军团这样紧张的,只有大子将闾,难道他出了事故不成。
李斯对将闾的感情极为复杂,当初将闾登上太子宝座,嬴政亲自送他去廷尉府,拜自己为师学习处理民政。
但是这个妖孽太子,总是能够触类旁通,提出一些让人惊讶有让人接受的想法施政于民。
但是谁又能想到,自己能够执政与大秦朝堂,和将闾也密不可分。当初秦王政得知了韩国的疲秦之计,怒而颁下了逐客令,自己和尉聊就是在咸阳城门被这个年仅八岁的太子拦住的。
他进宫面君,说服秦王政,收回了逐客令,也让自己当上了廷尉府长吏。从此一帆风顺的当上了帝国宰相。
而最让李斯欣慰的是,太子的执政理念和自己完全的相同,即便是他当上大秦之帝王,自己的宰相位置也不会改变。
从古至今,维新变法的大臣虽然能够得到一时之荣耀,但全都没有好下场,就以秦国来说,商君,吕不韦,都是力主变法的重臣,但君王之位更迭,执政的理念变更,全都变成了朝臣攻击的对象。
商鞅变法是七国之中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始皇帝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后人说:“百年犹得秦政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但就是这样一个为帝国崛起立下赫赫大功的重臣,在孝公死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刻逃跑。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自己对帝国的功劳能大的过商鞅吗,所以,皇长子扶苏在朝堂之上推行诸侯分封,立刻遭到了李斯反击,甚至比起太子将闾还剧烈,就是为了免于将来帝位更迭,从而造成的政见不合死无全尸。
只有将闾坐上大秦之帝的宝座,自己才能稳如泰山,其余的皇子,任何一个也没将闾这种雄才大略,也没有对治世之道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