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决定,和三师弟无关。”
“你的决定?将整个小圣贤庄的安危置于炉火之上,将整个儒家与帝国叛逆混为一谈,这就是你的决定!”
“彦路甘愿承受儒家家法。”彦路的脸上古井无波淡然道。
“不遵守圣贤先祖的规定,按照儒家的家法应该如何处置?”伏念反问道。
面对这样一顶大帽子,彦路恍若未觉,依旧平静的道:“逐出师门。”
“不!”彦路话音未落,就已经被张良打断,但是伏念却没有给张良说话的机会,黑着脸训斥道“你修炼坐忘心法居然修炼的数典忘祖!”
然而伏念尚未说完,却又被张良截断:“圣贤祖师说,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这样做怎么能说是数典忘祖。”
“子房不必多言。”彦路本不想子房受到牵连,伏念却双目瞪得浑圆怒斥张良:“协助帝国叛逆,扰乱天下,当什么仁,又见什么义!”
“仁者,爱人,义者,利他,有人在危难之中,我们儒家是应该挺身而出,还是应该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观!”
子房每一个字都是发自肺腑,伏念却依旧不为所动。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恭,宽,信,敏,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民众不知谦恭,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在想着谋害君王,这个国家岂不是陷入动乱,百姓岂不是陷入危难。”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难道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孟子公孙丑下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张良引经据典,更让伏念上火。
第0168章 大义之争
“哼,幸亏你还记得儒家经典,论语彦渊篇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小圣贤庄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楷模,我们如果不传播教化平和之道,反而鼓动民众动摇国本,诋毁王道,岂不是在乘人之恶,就是小人的行径。”
张良跪坐在地上,挺直了身体目光直视伏念:“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君子之道在于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伏念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你分的清楚吗!”
张良微微一笑,继续道:“孟子尽心下中教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的生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这样才有国家社稷,才有君王。”
“不错,你说的全对。”伏念冷笑:“如你所说,现在桑海百姓视小圣贤庄为敌,就连膳食都不敢卖给小圣贤庄,而城中居民却欢欣鼓舞的领取良人证,这就是你所说的民众之生机,这也是大秦之国家,这也是大秦之帝王。而且你这分明是断章取义,孟子,离娄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没有了伦理纲常,没有了社会秩序,又谈什么社稷国家,没有了社稷国家,民众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没有保障又怎么谈得上民为贵。现在大秦可以保障黎民的利益,但是儒家的利益如何保证、”
张良也是皱着眉头,现在吃饭可是个大问题,伏念在大殿之中焦急的踱步,张良的话也软了下来:“子曰不吃嗟来之食,就是为了教导弟子要保持住心中的正义,才能向圣贤祖师一样广施教义,只有仁者居住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者,是让他的恶性广播于众,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下的不仁之徒处于王位,就会让他祸害广大无辜的民众!”
伏念骤然回到案几之后端坐下来,涉及到大争他也不敢等闲视之:“什么是仁,仁者之道应该如何盛行于世,这本身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权,然后之轻重,度,然后之长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小圣贤庄只专心研究学问,不涉及军国政治,身为读书人,不该对自己的君王妄加评论,敏于世而慎言,要知道福祸无门,唯人自取,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必定是自己先行不义,别人才能伤害他!”
张良也清楚,伏念家大业大,家人全在桑海人口众多,想要让他扛起反秦的大秦,是不可能的,但是自己和颜路两个孤魂野鬼,难道永远的寄人篱下,虽然伏念从来就没轻视他们,但是丧家犬的耻辱总是萦绕在心头:“那屈居山野的百姓有做了什么不义之事,而陷入莫名的灾难之中。”
“你说的山野之人。”伏念怒目而视:“那是一群寻谋复辟,不甘心臣服大秦的叛逆,想要和帝国对抗,将芸芸众生拖入水火之中,春秋乱世,战国几百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现在天下虽然至于一个帝国之下,但是从桑海城中的黎民看来,对于大秦的统治反而很欢迎。”
“不读诗书的愚民,只要能吃上一口饱饭已经心满意足。”张良正色道:“治国之本,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如果一个君王不能爱惜每一个百姓,不能爱惜每一个的生命,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