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海初见寒意,但是咸阳又迎来了一场大雪。
在这个万事俱缓窝冬的时节,远在咸阳的官署却前所未有的忙碌起来,皇城之中彻夜灯火通明,郡守县令被轮番召进咸阳秘密会商。
而边塞的守军也在频频调动,黑色的长龙无休止的盘旋在茫茫雪原之上,一时蔚为奇观。这是嬴政君臣谋划的最大的一个冬季行动:向九原郡集结二十万大军,决意狙击匈奴在遭受雪灾之后,来年洗劫中原。
嬴政皇帝准备出巡天下,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山东六国的谋逆叛乱,第二件事就是解决边患。嬴政君臣秘密会商,已经决定来年大举用兵。
尉聊,王翦和蒙武全都英姿勃发,全无老态龙钟之像,王翦道:“兵势多变,多番谋划才能确保完全,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仓促迎战。”
王翦用兵多为老成持重,从来就不肯冒一丝的风险,攻伐燕国如此,攻伐楚国更是如此,而现在万里远征,更是力求没有遗缺。
尉聊身为国尉,沉思道:“今日的匈奴狼族,已经一统草原诸胡势力强盛,如果我全力痛击匈奴之时,腹地遭受匪难,只怕会应付不暇。”
蒙武看了他一眼:“国尉怎么越来越胆小了,当年策划燕国攻略可不是这样。”
尉聊呵呵一声冷笑:“现在的大秦和当年一样吗!”
蒙武顿时无话,当年大秦征伐天下,如果说是嬴政雄才大略,还不如说是被逼的,不抢劫不打仗就活不下去。
嬴政也是一笑:“原先的大秦,是拿石头砸珠玉,自然不会在乎自己的伤损,但是现在我为珠玉,他为石头,和他誓死相拼,自然得不偿失。”
皇帝都这样说了,自然是赞同王翦的意见,多方筹划,全国举战,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让匈奴踏入中原一步。
王翦笑道:“大秦现在已经统一华夏,兵力强盛,但是国境线也随之漫长起来,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匈奴大军践踏中原,若匈奴果真长驱直入,即便是大秦军队将他消灭在中原腹地,也会元气大伤,愧对华夏万千子民。”
漫长的国境线,已经成了让所有君臣头疼的问题,在没有统一华夏之前,秦国,赵国和燕国历来都是华夏抵御匈奴的北三军,传统上是各自为战,匈奴打到那里那国就负责迎战。
而现在的问题是,现在三国的边境线,全都是大秦的领土,而面对匈奴游骑,谁也不知道他会从那里发动进攻,这就形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秦国现在虽然有百万大军,但是驻扎在各地的已经超过而来二十万,九原三十万,岭南二十万,剩下的三十万全在南阳老军营。
如果派这支军队出征,咸阳腹地势必空虚,这也就失去了集重兵震慑天下的宗旨。
而今要大举增兵,则必然牵涉全局——大将、兵种、器械、粮草等等之艰难尚且不论,关键是由此引起的全局变数难以预测。凡此种种思虑,尉缭王翦一说,连同嬴政在内的将军大臣们一时竟没人回应。
第0134章 帝国军政
今天是极为帝国重臣参加的小朝会,可以说没有在座的几位,就没有现在的大秦帝国,结束春秋到战国连绵的战乱,一统华夏闯万世之伟业,也是几位帝国重臣毕生的心愿。
而从儒家鼓动扶苏推行诸侯制开始,几位帝国老臣已经敏锐的察觉出复辟暗潮汹涌猖獗,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六国贵族在密谋举事,要恢复他们失去的山河社稷!
焚书,只是给了露出头角的儒家一个警告,如果是平安年代,自然可以慢慢的瓦解分化,用比较柔和的办法,将复辟势力消灭在承平盛世之中。
但是现在,如果举全国之兵,一具歼灭匈奴,南阳郡的大军就需要倾巢而出,才能一战解决边患,但是,中原腹地安全吗?
以战国大争的惯性,六国贵族的复辟大潮必定再次汹涌而来,如果这次决战不能取胜,大秦的政权就不能真正的巩固,和复辟势力的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