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嫩度只能折中,减少两边煎的时间。
同样地,牛肉风味也会大打折扣。
而3cm左右的牛排则完全不会有这个烦恼,即使每面煎足2分钟,基本也就在3成熟左右,后续还可以继续操作,只要控制得好,外焦里嫩是可以做到的。
换句话说,如果一名厨师(或者吃货)觉得薄切牛排已经不能满足自己了,便可以尝试厚切牛排。
当然,烹饪上会指数级地增加难度。
绘里奈认为,现在的自己还驾驭不了,不然也不会使用熟成这种有一点儿小“作弊”的方法了。
但罗真既然拿出了厚切牛排,就说明非常有自信,十拿九稳。
绘里奈酸溜溜地讽刺:“小心搬石砸脚哦~”
罗真回敬:“不劳担心。”
“笨蛋。”
“你才是。”
少女小鼻子一样,将头扭向一边,却时不时地将视线瞄过来,偷偷地看对方操作,就差拿出自己那个小本子来记录了。
罗真这一次选的是肋眼,最常见、最经典的部位之一,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长肌上段。
这个部位各方面都很均衡,肉质的嫩度很不错,油花分布均匀细密,同时又带有点筋花,雪花很漂亮,所以比菲力更具脂香。
由于提前一天知道了比赛主题,所以牛排已经提前移到了冰箱上层4℃的冷藏室进行初步解冻。
只见他将其取出,然后放到砧板上静置。
绘里奈不由得轻哼一声:“你很懂嘛,竟然知道‘冷冻要快,解冻要慢’的原则。”
罗真轻笑:“比你对干式熟成还要懂得多。”
“哼——”
“傲娇。”
罗真评价了一句,继续等待。
冷冻会造成细胞内的水流向细胞外并失水,解冻却恰好相反,一般是细胞外先解冻,所以细胞外的溶液浓度会率先开始降低,然后流回细胞内达到“补水”的效果。
如果直接从-20℃的冷冻室直接拿到室温下,解冻速度过快,细胞内还是一块没化开的冰,而细胞外已成水了却无法回流,就会导致“哗啦啦”地流得满地都是血水。
那这块牛排就完蛋了。
而且,解冻的温度环境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室温下靠空气解冻的效率不高,完全解冻一块厚切牛排至少需要半天,换句话说,就是暴露在容易滋生细菌的温度环境下长达半天。
这个时候,就只能吃全熟了,只有真的勇士才敢挑战Medium Rare(国内叫“三成熟”)。
只可惜,居酒屋不是三层冰箱,否则罗真可以提前两天拿到0℃层,再提前一天拿到4℃层,吃之前一小时拿出来恢复室温。
至于现在,只能提前一天拿到4℃的冷藏室,然后直接取用。
在恢复室温之前还有一段时间,他用来调制黄油酱。
这一步可做可不做,因为牛排直接撒盐和黑胡椒就已经很好吃了,但现在既然有时间,就不妨利用起来。
首先,准备工作——
黄油恢复至室温并软化、蒜头切碎、柠檬挤汁。
然后,将三者倒入同一碗中,再加香草碎,充分拌匀,放到锡纸上卷起后,定型成圆柱,两头像拧糖果一样拧紧,拿回冰箱冷冻定型。
要用的时候,拿出来切片并放到牛排上,非常方便。
此时,牛排已经恢复到了室温。
为确保成品能煎出焦脆的壳,罗真用厨房用纸吸干其表面水分。
然后,他将煎锅烧热,时不时洒点水到锅面上确定温度,直到水滴可以瞬间“滋”地一声就气化,才算达到满意的效果。
紧接着,锅内加少量色拉油,再在牛排上撒点薄盐,配合整颗蒜头一起下锅煎。
为了防止蒜头焦掉,罗真将其放到了牛排上。
接下来就是时间必须掐得很准的煎至了——
两面分别煎一分半钟,然后将牛排竖起,周围也煎至微焦,由于是厚切牛排,这样煎了三分钟也才把牛排做到三成熟而已。
最后一步,烤箱预热220℃,牛排拿到烤盘上,撒些现磨的黑胡椒,和新鲜的百里香以及刚才烤过的蒜头一起入中层,烤五分钟。
绘里奈盯着烤箱上设定的时间,嘀咕道:“Medium(五成熟)?”
罗真点点头:“怎么,接受不了?”
“不,我只是更喜欢全熟,个人倾向而已。”
“那我就多烤一会儿。”
于是,罗真又重新加了5分钟。
这么操作其实是违规的,相当于没有过问保险设施就设置时间,烤箱那么大的功率,如果供电不够的话,整个居酒屋都得拉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