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临港国窖(2 / 2)

梁诗诗还是不解,问:“既然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开会时提醒一下不就行了?何必这么具体操作,费神费力?”

林致远看着她,认真说道:“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非常珍视临港县酒这个品牌。

这个品牌已有上百年历史,价值难以估量,随便抛弃实在太可惜。”

梁诗诗仍然不明白,反问:“你这么说,我还是有些糊涂。

临港县酒不是一直在生产吗?市场也没有断供,即便酒厂卖给个人,这个酒名还是可以保留的呀。”

林致远冷笑一声:“你以为现在酒厂出品的临港老窖,能算是临港县人生产的酒吗?这些酒不过是把外省的散装酒勾兑装瓶,换上了临港县的商标而已,实际上是在帮外地销酒,跟我们真正的本地酒完全不搭边,酒厂充其量只是个改装厂而已,属于挂羊头卖狗肉。”

梁诗诗恍然大悟:“我懂你的意思了,你想完全恢复原来的老酒工艺,靠自己生产的原浆酒重塑品牌形象。”

林致远点头:“这才是我改制的目的。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拿别人的酒改装销售,这谁都能做到,跟一些作坊和黑店的假冒伪劣酒有什么区别?想想,如果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不是靠自己独特的工艺酿造,而是依赖买进别人的原浆酒加工改装,怎么可能会打响自己的品牌?”

梁诗诗笑了:“这个道理我懂,可是那些都是历史悠久的名酒,我们的酒怎么能跟人家相提并论?”

林致远微微一笑:“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越是有地方特色的东西,越是别人模仿不来,也就越显珍贵。

其次,临港县酒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它曾能进入江东省前五名,成为省优名品,绝非偶然,肯定有其独到之处。

说实话,我小时候喝过临港老窖,口感与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等浓香型酒相比毫不逊色。

而且,我还看到不少外国人和华侨对临港老窖情有独钟。”

听了林致远的话,梁诗诗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惊讶道:“听你这么一说,这个品牌确实得传承下去。

我们不能再让市面上那些假冒伪劣的东西败坏民族品牌了。

只是这样的酿酒师傅和秘方还找得到吗?”

林致远自信地说:“酿酒师傅是现成的,至于工艺秘方厂里绝对不会丢失。

而且,这个秘方对别的酒厂来说未必有多大价值,因为生产酒的要素很多,原料、水质、气候、工艺和经验缺一不可,单靠一个所谓的独门配方是无法成功的。

这就是为什么全国酿酒企业千千万,能称得上名酒的却屈指可数。”

梁诗诗担忧地说:“这样看来,这个酒厂的带头人非常重要,成败往往系于他一身。”

林致远点头:“所以,这次酒厂改革我会特别上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梁诗诗呵呵一笑:“有你如此重视,成功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