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绾看着殿内跪倒的一片,着实有些懵了。

“本宫也附议。”

长公主缓缓出列,恭恭敬敬的在殿内行了一礼,

“请太后为天下百姓着想,另立新帝,本宫也附议护国公即位。”

长公主身为大夏皇室唯一的血脉存在,她一开口,其他观望的朝臣也忙不迭的跪下请求护国公登基为帝。

姜绾看着眼前的局势,再看看一脸平静的谢聿,竟有些心疼。

若是他没有进宫,若是他被人救下。

那今日,凭借他的身世与能力,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即便他才是最名正言顺的,却依旧只能被人忽视。

“臣愧不敢当,请太后另选贤能!”

护国公出口拒绝了。

旁人尚未反应过来,长公主却怒了。

该死的老匹夫,这好不容易今日躲了这一劫难,如今护国公若是不即位,来日,难道还要等着旁人再诛杀他一回。

姜绾看着父亲,又看看谢聿,一直以来的那个念头陡然跃上心尖。

“我大夏如今百姓也算安定,边疆稳定,实乃大幸,陛下既然已经薨了,可我大夏不能乱。

哀家有一想法,如今大夏只有长公主这一支血脉,临安郡主为其亲女,自然也算是大夏血脉。

且临安郡主如今产下一子,不如将此子立为新帝,也算是延续了大夏血脉,各位以为如何?”

姜绾开口,声音清脆却又透着太后的威严,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朝臣面露惊讶,显然是没想到太后会提出这样的提议;

也有一些人微微皱眉,暗自思索其中利弊;

更有少数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新帝年幼,好好谋划一番,未必没有机会。

长公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心中明白,姜绾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延续大夏皇室血脉,维持朝堂稳定,避免因权力更迭引发大乱;

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在为护国公与谢聿考虑,为他们寻得一个更为稳妥的处境。

毕竟,护国公拒绝称帝,而谢聿的身世又不能轻易公开,如此一来,既能让皇室血脉得以延续,又能让各方势力有所制衡。

长公主微微点头,

“太后所言,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临安郡主之子,乃是周家皇室和姜家的血脉,有护国公和镖骑将军辅佐,太后看护,想来定能保我大夏太平。”

长公主的表态,无疑给姜绾的提议增添了几分分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赞同。

“太后,长公主,此事万万不可。

那临安郡主之子,尚在襁褓之中,如何能担起一国之君的重任?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内忧外患,需得一位英明神武、有治国理政之才的君主,方能引领我大夏走向繁荣。

老臣以为,护国公德高望重,手握重兵,又对我大夏忠心耿耿,实乃新帝的不二人选。”

姜绾抬眼一看,笑了。

宁国公还真是能屈能伸啊!

先前在周元澈身边蹦跶的厉害,如今拥护父亲为帝,他竟然首当其冲。

还真是让人跌掉了眼睛啊!

宁国公的话,道出了一部分朝臣的心声,一时间,朝堂上支持护国公称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老臣以为太后娘娘所言有理,谨遵太后娘娘旨意。”

护国公应下了。

护国公本人都无意见了,他们这些人还蹦跶什么。

“谨遵太后旨意。”

“谨遵太后旨意。”

.........

宁国公是真的没想到啊!

还以为护国公是故作推辞,却没想到人家真的没打算即位。

不仅自己不做皇帝,自己的儿子也不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