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六叔,原来连他也……”柴宛央看着那名中年人,握紧了小手。
院子里的青年叹息道:“没想到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商家兄弟你叹什么气,”明显是六名蛮胡中的首领开口道,“今日你弃了这件宅子,回头陛下会赐给你一间更大的宅子,就凭你立下的泼天功劳,还怕得不到赏赐吗?咱们的大乾圣君可不是理国那位有功不赏的小气昏君。”
这名蛮胡首领打扮得倒是跟华夏人差不多,身着锦绣华服,手持象牙扇,腰配琳琅,看得出来他在刻意模仿那些理国的贵胄子弟,只是配合他那张粗犷如猛张飞的脸,不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青年连忙解释道:“我并非担心这点身外之物,只是家师既然还活着,必定不会放过我,当日之事一旦传了出去,商某在江湖上再也无法立足了。”
旁边的中年人道:“贤侄是奉了圣上之命,才不得不大义灭亲,这事岂能怪你,正如你我同是吃府门饭的人,主人家有差使交下来,咱们能违命么?这叫做奉命差遣,概不由己。
就比如咱吧,和令师本无怨仇,旧日还颇有交情,可报效国家,匡扶社稷是公义,缉拿令师是大乾皇帝的圣旨,咱们能抗旨吗?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让他不识时务,挡了咱们忠君报国、投效圣主的道?”
那蛮胡首领鼓掌道:“杨兄说得好啊!我大乾圣主在位如日中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眼看就要开创一代清平盛世,偏有柴威这等螳臂挡车者,不肯投效国家,勾结南理反贼,咱们将他拿住,苦心劝他弃暗投明,正是私谊公义两相兼顾啊!”
中年男子点头附和道:“我大乾太平盛世永不加赋,人人齐颂吾皇圣明,偏有一干反贼居心叵测,蛊惑民心,若是反贼起兵造反,兵凶战危,受苦的还不是升斗小民么?常言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杨某既然蒙江湖朋友抬爱,称一声飞鹰大侠,那为国为民,诛灭反贼自然是义不容辞!”
青年道:“你们都误会了,在下心忧的非是个人荣辱,只恨将来无法再以周王弟子的身份替圣上收集情报,又少了一份立功的机会。”
蛮胡首领竖起大拇指道:“商兄弟果真是忠君爱国,待日后回转京城面见圣上,在下定会将这番忠君爱国的心意上报,届时光宗耀祖,福延后世,那都是不消说的了。”
三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大笑,其余蛮人也跟着咧嘴发笑。
柴宛央气得浑身发抖,慕容倾也忍不住道:“无耻之徒,简直无耻之尤!”
司明叹服道:“脸皮厚到这种地步,也算是一种本领了,咱们得认真学学,将来正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慕容倾嗤之以鼻:“这种小人的本领,不学也罢。”
“小人脸皮厚,君子就得比小人脸皮更厚,这样才能对付得了小人。”
作为实用主义者,司明对此倒是不甚在意,他观察场中八人,发现那六名蛮人壮则壮矣,但论身高却要比青年和中年人矮上一头,那名蛮人更是只到青年的肩膀。
回忆昨天冲阵时的经历,司明发现蛮人的个子似乎都不高,连他这种一米七五,在武者中属于偏矮的身高都能傲视群蛮。
想了想,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很多人以为蛮胡家家牛羊成群,必定顿顿大肉,其实他们日常以奶料为食,一个月都未必能吃上一顿肉,而饮食贫瘠,身材自然矮小,其作战靠的是凶狠,而非体型。
参考地球上的情况,清朝以前胡人的身高基本都矮于汉人,而像“蒙古大汉”根本就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历史上那只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军团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即便进入物资丰富的新世纪,蒙古人的平均身高也只堪堪达到一米六八。
高壮从来不是蒙古人的标准体型,偶尔有突出的个例,并不能代表族群的平均水平,正如内蒙古的汉族论身高、体重都大于蒙古族。
当然,以骑兵而言,个子矮不仅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因为重心低,骑马的时候就更稳当,不容易落马,反倒是身材高大的骑兵在骑射时动作缓慢,冲锋时也很容易被击落——集体作战跟猛将单挑是两码事。
从适者生存的角度看,那些身材高大的胡人自然就会在同族竞争中被淘汰掉,最后留下的都是短小精悍的优胜者。
“一群在粪坑上翻滚的蛆虫,继续听下去只会污了耳朵,一招全解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