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2 / 2)

真气时代 造化斋主 1821 字 2024-02-18

司明刚要开口反驳,忽然注意到对方说的是“修行”而非“修炼”,这两者虽然在广义上可以混用,在狭义上却存在着差异,于是凝神观察,只觉司镜玉全身空空荡荡,心脏、脉搏、呼吸都已停止,一切生理活动都几近于无,仿佛一名垂垂待死的老人。

他心感讶异,便释放灵识欲渗入对方体内进行更细微的观察,而司镜玉也没有抵抗,任由对方灵识入体。

下一刻,司明便感觉到司镜玉的精气神三元都凝聚在丹田处,形成一颗圆坨坨的“丹”,以致于整个人介乎死和不死之间,如同“活死人”。

这种情况跟催发极招时汇聚精气神不同,催发极招时武者通体宛若燃烧,气场强得骇人,而司镜玉此刻精气神内敛成丹,丝毫不外泄,这是动和静的区别。

“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可见动才是三者的常态,你现在却是反常态……”

司明若有所悟,如果平时都习惯了精气神三者凝聚的状况,那么催发极招时无疑会轻松许多,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担,在常态战斗时,也可以保证出招时爆发出超越百分百的力量,不出招时丝毫不损耗真气的完美状态,这跟“收拳是为了更好的出拳”是同样的道理。

一直维持在挥拳的状态,每一拳打出去只有七八成的力道,但先收拳,运劲后再出拳,就能打出十二成的力道。

此外,凝聚精气神会令身体处于全力以赴的状态,一旦习惯后,自身的上限就会跟着提升,这是一种静态的修炼方法。

司明正要开口赞叹,心中忽然浮现一丝既视感,细细回想,这他娘不就是超级赛亚人全功率的修行法吗?

让身体一直保持在超级赛亚人的状态,使之习以为常,处于不消耗气的静止状态,直到战斗时才一下子爆发出来,就能发挥出超越自身极限的战斗力,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

“有意思,我也试试。”

想到就做,司明立即尝试这种收敛精气神为丹的修炼法,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连第一步都做不到。

凝聚精气神不难,难的是不消耗地凝聚精气神,须知司明的凝聚是用外力强行将三者压缩,这个过程自然要消耗真气,至于接下来的维持状态就更不用说了,消耗的真气多得去了,几乎要全力运转真空零能炉才能跟上消耗,可精气神三元凝聚,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本没法吸收外部灵气进行补充,只能眼睁睁看着体内真气迅速损耗,不到五分钟就被消耗一空。

“这也太难了吧。”

司明尝试了几次,毫无意外的都以失败告终,心下了然,这种三元凝聚的极限状态如果那么好维持,也不至于非要催动极招时才进入,当即不懂就问:“你是怎么做到收敛精气神三元却不消耗半点元气?”

司镜玉道:“很简单,我并非以外力强迫三元凝聚,而是三元主动凝聚为一体。”

“这种事怎么可能?”司明难以置信,精气神三元又没有自我意识。

“只要做到‘明镜止水’就行,心体明静,人心澄澈,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念一动,三元随之而动。”

这种形而上的体悟就没法用具体的文字描述了,按照司镜玉自述,明镜止水是司家绝学《水月宝鉴》的最高心境,她是在晋级化神时,心神得到升华的刹那,结合《孽刑真经》和《无尘无垢琉璃净体》的奥义才得以领悟,而这两部都是偏重磨砺心性的功法,。

《孽刑真经》讲的是通过体悟他人的痛苦,从而明白慈悲、怜悯的真谛,是墨家“自苦为极”的修行法门,以人为鉴,照彻自身。

《无尘无垢琉璃净体》讲的是“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通过不断擦洗,使心灵永远保持洁净状态。

这两部功法皆有“镜”的意象,十分巧合地与《水月宝鉴》相互印照,从而帮助司镜玉连升三级,达到了司家数百年来唯有鼻祖才达到过的境界,而考虑到那位鼻祖是在花甲之龄才领悟到这一心境,不难想象,一旦司镜玉公开此事,会给族人带来何等震撼。

“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物至则照,物去则空,事物之来,一切循乎自然,顺其理而应之,以辅万物之自然。”

司明尝试了几次,完全摸不着头脑,并非似懂非懂,而是连入室的门在哪里都找不到,最后不得不承认心性流果然不适合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淬炼肉体为上,比起“弃舟学游泳”,自己更适合“造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