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明从程欣手中接过一张报纸,第一页头版头条写的是一首诗“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容”,配套的图片是一张司明站在擂台上,独面诸多挑战者的照片,这张照片。
这个照片拍得很有技巧,近点是司明,拍的是他的背影,远点是擂台下的挑战者和观众席上的观众,这就形成了两个鲜明的对比:司明只有一人,他的对手数不胜数,包括观众席上的观众也是一副杀气腾腾的表情,产生虽千万人阻吾独往的气势;又因为近大远小的原理,司明的背影显得异常高大,而他对手被衬托得异常渺小。
两个对比一下子把照片拍活了,极有煽动力,如果再配上“你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要当英雄,哪怕只有一秒钟”的旁白,足以叫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提刀去战。
不过司明很快发现,只有第一版面写得比较正经,讲述的是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三日擂台战的过程,其它的几个版面就不免有些偏离主题,塞了许多私货,比如标题内容有“全校精英赢不了一人,校方当反思教育体制”“闹剧上演,兵家丢脸,英国将成最大输家”“友邦惊诧,国将不国”。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因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于是司明斟酌了一下用词:“你们新闻社的立场是不是有点偏差?”
程欣毫不介意道:“最近我们英国流行的就是这种调调,反思体制,讨论新思想,尤其不久前法国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因此大家都在思考军功爵位制是不是应该进行修改。
何况,大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讨论国事,针砭时弊,什么公平正义、揭发黑暗都是扯淡,没人看你的报导,你写得妙笔生花有什么用,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的关注你写的报导,这才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该有的职业素养。”
“只讲职业素养,不讲道德操守?”
“当然也要讲,所以大家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写什么,这就叫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程欣说得理直气壮,司明无言以对,人家都喊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口号了,难道还能批评对方思想境界不够高?
算了,终究不是自己该管的,而是将注意力都放到接下来的战斗吧,不知道今天会有哪些挑战者。
司明来到中心演武场,发现横幅板好好的挂在悬梁,不仅没有遭到破坏,似乎还得到了加固和保护。
第一位挑战者,不出意外的是昨天那名试图逼战的家伙,自我介绍是孙武大学武术队的队长,复姓高阳,名无忌。
高阳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古帝颛顼号高阳氏,其后以祖辈名号为氏,地球上的中国到了现代基本没有高阳这一姓氏,统统变成了高,但历史上还是有记载的,比如《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古辩士高阳魋的故事。
说高阳魋打算为家里装饰,工匠劝他说:“现在还不行,木料还不牢固,在它的上面加涂漆料,一定会弯曲,在木头不牢固的时候装饰房间,现在可能是好的,但是以后一定会破败。”
高阳魋反驳道:“根据你的话,木头会变得越来越坚固,而漆料会越来越轻,用越来越坚固的木头去承载越来越轻的漆料,房子怎么可能会破败呢?”
工匠没法反驳,只能接受命令完成了装饰的工作,于是没过多久房子就破败了。
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高阳魋很可能是擅长舌辩之术的名家,能在别人的专业领域把专业人士怼得说不出话。
然而,这没有什么卵用,现实并不会因为你辩赢了对手就产生改变,唯心主义只能空谈,敢进行实证就会被现实打脸。
令司明觉得有意思的是,眼前的高阳无忌是鲁家门徒,而非兵家门徒,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听说过这个故事,特意弥补了工匠知识,以免重蹈覆辙。
可能是因为鲁家门徒的身份,没有遭到横幅版的嘲讽,高阳无忌谈吐间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说话一点也不冲,跟之前那些气势汹汹充满敌意的挑战者截然不同。
一交手,司明就知道这位高阳无忌是真货,当得起校队队长的身份,论实力并不下于昨天的古行烈,而且由于古行烈长期混迹军队,更擅长混战,而高阳无忌经常参加各种武道比赛,因此更精通擂台战,对付起来难度更高。
不过,司明来之前听取了虞疏影的建议,这一战动用了更强的力量,战斗时更有侵略性,因此打起来反而更为轻松,连僵持环节都没有出现,一路压着高阳无忌狂攻,不到十分钟就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