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司明并不讨厌这种人,甚至还有点欣赏,其他人也都目睹了白天的事件,他们难道都不心动?
结果只有梁震寰采取了行动,而其他人则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选择了逡巡不前,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总是值得嘉奖的。
练武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讲的就是一个“武无第二”、勇猛精进,就得有斗争心、进取心,儒家那套“中庸之道”并不适合习武之人,你没有欲望不思进取,练个屁的武,修道参禅不是更好?自宅发电岂不美哉?
“如你所见,我受了重伤,为了躲避仇家追杀,我从很远的地方逃到这里,因此人生地不熟,对很多情况都不了解,也没法施展拳脚,你若有心,就挑一些江湖常识和民情风俗告诉我。”
梁震寰点了点头,尽管对这套说辞怀有疑虑,但他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也不多嘴,开口讲述自己知道的情报。
依照他的说法,本方世界乃是南部蛮洲,而蛮洲大地绝大部分都是瘴气丛生,不适合人类生存,只有一小块土地较为肥沃,于是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家园,繁衍至今。
“一小块”指的是比例,由于蛮洲够大,这一小块土地也有八千万平方公里,基于落后的交通系统,这块土地实行的是分封制,大小诸侯国林立,供奉名义上的许朝天子。
当然,这些朝廷政事跟江湖人没有关系,江湖人眼中没有国家,只有武林,毕竟大家都是华夏子民,连民族主义没得玩。
“君不正,臣投他国”在这里属于常识,爱国主义也不怎么流行,毕竟诸侯国上面还有个许朝,哪怕只是个样子货,可若是提爱国,无疑是许朝更加正统,诸侯们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蛮洲武林依照地理位置,分为东武林、西武林和南武林,至于北边因为是荒漠,人烟稀少,虽然也有沙民居住,但长期与中原隔绝,大伙对它们了解不多,因此不承认是一个体系的。
三大武林各有一处武道圣地,分别是东武林的诛邪剑宗、南武林的琉璃寺、西武林的六道观,司明等人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西武林。
“江湖人的实力境界一般怎么划分?”
司明询问最关键的问题,他要了解下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是高得只能装孙子,还是低得可以让他横着走。
梁震寰露出明显的迷茫表情,显然这并非属于常识,他稍作思考后,道:“这倒是从来不曾听师傅说过,想来是没有明确的划分,毕竟武功高低,还是得打过才知道。”
司明道:“总归有个概念上的区分吧,比如某些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赢不了的,比如一流、二流、三流是用什么形式进行区分的?”
这么一说,梁震寰倒是明白,道:“最差的是没什么名气的高手,大家都叫不上名字,也不曾听闻,属于三流;接着就是小有名气的高手,如我师傅一般,在平原郡里人人皆知;然后则是江湖一流的高手,名动诸侯,不管到哪里都能奉为上宾;再往上是绝顶高手,名动武林,如大门派的掌门都属于这一级数;最厉害的便是宗师了,三大武林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十指之数,上到天子,下到老农都知道他们的名号。”
司明微微点头,他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简单来讲,就是高手、成名高手、一流高手、绝顶高手、宗师五个级别,实际中会有些模糊,并不能清楚地划分出来,更不像某些网络小说那样,清晰地分为“不入流、三流高手、二流高手、一流高手”。
其实稍微想想就明白,混江湖,讲的就是个面子,互相吹捧是最基本的义务,哪能当面打脸呢?
就好像后世,是个女人就能叫美女,哪怕对方长得很一般,甚至有点丑,还是得恭维一声“美女”,换成武林其实也一样,凡是混江湖的,你就得称一句“高手”,恭维一句“久仰久仰”,哪怕你从来没听过对方的名号。
恭维女人的称呼除了美女以外,还有“女神”,“校花”,“国民女神”,“四千年一出的美女”等等区别,能冠上“国民女神”称号的,即便未必真的是全国顶级水准,其相貌也差不到哪里去,顶多是审美观的差异。
换成武林人士也差不多,能称得上“绝顶高手”的,即便名不副实,往往也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
至于很多网络作者偷懒弄出来的“三流高手、二流高手”的等级划分,自然是书生之见,属于没有社会经验闹出来的笑话,你能想象一个有着正常情商的人会说出下面的对话:
“哈哈哈!今日关某神功大成,终于可以自称三流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