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这就是权力(1 / 2)

蓝太平在这边收拾完那群盐官,开始了关于盐法的改革。

他认为现在光是“开中”法,已经满足不了大明的用盐。

于是决定先选两个地方试点新法,那就是“纳银开中法”。

蓝太平选中了扬州和苏州为试点。

只要这两地的商户花五万两白银,就可以获得一张“官盐售卖许可证”。

获得许可证的商户就是盐商了。

盐商就有资格通过缴纳银向朝廷购买盐引,而无需再通过向边境粮仓纳粮换取盐引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运输不方便。

那些盐商往边境运粮那损耗是很大的,所以这种“纳银开中法”是非常方便的。

蓝太平初步拟定,朝廷以六钱银子一引盐的价格,从灶户手中收取正盐。

然后再以八钱银子的价格卖给盐商,并且规定盐商售卖的价格不准超过一两银子。

并且他们只能在规定的地方售卖。

比如你是扬州的盐商,那么你的盐只能在扬州卖。一旦发现越境卖盐,罪行等同于贩卖私盐。

并且还规定,盐商还需要缴税。

但是蓝太平的税率定的很低,就是每引盐利润的十分之一。

这样一来朝廷卖出一引盐,就可以获利二点二钱银子的税赋了。

“侯爷,您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盐司衙门那些人能听话的配合你吗?”

“别到头来,反而全被他们吃了。”

锦衣卫指挥使伍用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所以本侯准备踢开他们。”

“您的意思是?”

“设立盐监司,隶属于锦衣卫。”

蓝太平淡淡说道。

“盐监司?”

“不错,这里不有那一百名监生吗?”

“全部收入锦衣卫盐监司,由他们负责纳银开中法的实施。”

蓝太平早有了打算,这群监生可都是好苗子。

不但书读的好,还都去衙门“实习过”。

这是朱元璋的主意,那时候停了科举考试。但是朝廷需要补充新的官员,他就设立了国子监。

把全国优秀的学子弄这来读书,但是他又怕他们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于是规定,这些监生需要去各地的衙门跟着学习。

等“实习”合格了,才有机会去补缺。

蓝太平把这帮监生拦了过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他手下“文官”不足的缺陷。

第二日,蓝太平就宣布成立“盐监司”。

盐监司虽然隶属于锦衣卫,但是平日里办公全在盐司衙门。

“盐监司”设提举一名,从五品。同提举两名,从六品。副提举四名,从七品。吏目若干,从九品。

别看这些官的品秩不高,但是人家隶属于锦衣卫。

这就让那些盐司衙门的老爷们,敢怒不敢言。

盐监司的工作除了监督盐司衙门和盐场外,其工作的重点就是全权负责“纳银开中法”的实施。

“扬州和苏州各有十个名额,一定要严格筛查这些申请商户的背景。”

“是”

蓝太平略一沉思,补充了一句,“每个商户一年限定是五万引盐,这样先试行一段时间再说。”

“侯爷,这给的名额是不是太多了。”

伍用担心的问道。

“有竞争才更好控制,也避免他们垄断。”

蓝太平太了解商人的本质了。

扬州和苏州的富商得到消息后,纷纷来盐监司争取“纳银开中”的资格。

看着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蓝太平稍稍有些心安。

不足两日,苏州和扬州两地的名额全部被富商抢完了。

总共收入一百万两白银,蓝太平却没打算上交国库。朝廷的支出不能光靠他,户部也得负起自己的责任。

“这次三大营可以撑一阵子了。”

蓝太平心中感叹道。

“去把沈家的沈文度和齐家的齐阳,给本侯找来。”

蓝太平就住在扬州的盐司衙门,他心里还惦记那一百万引的私盐。

“参见侯爷”

二人来到蓝太平的屋内。

“呵呵,两位公子最近如何?”

“托侯爷的福,一切顺遂。”

齐阳抢先说道。

自从他爹以及叔叔一家,被刑部判了个秋后问斩。

齐阳正式成为齐家的家主,虽然家业只剩下五成,但他总算是熬出头了。

“多谢侯爷挂念,文度这边也很好。”

沈文度也陪笑说道。

“那就好,否则本侯还不好意思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