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陶潜上来附耳说道,“侯爷,下个月的军饷还没着落呢。”
正满心欢喜的蓝太平,被这一句话弄得瞬间清醒过来。
蓝太平抄家来的钱财一直都放在神机营,陶潜是最知道家底还有多少的人。
“交给本侯,你安心训练吧。”
“是”
陶潜随即想起什么,忙说道,“侯爷,这尊火炮还未取名呢。”
“您看取个什么名字好。”
蓝太平想了想说,“就叫红衣大炮吧。”
“红衣大炮”
“好名字,威武又霸气。”
陶潜言不由衷的感叹。
待蓝太平走后,陶潜摇头叹息,“其实我还是蛮钟意破晓这个名字。”
二月底,会试正式放榜。
“唉,没想到竟然落榜了。”
北平府的韩克忠失落的叹气。
“韩兄,你也在这里。”
“哦,是焦兄。你找到自己的名字了没?”
面对焦胜的招呼,韩克忠意兴阑珊。
“没有”
“唉,想不到咱俩竟然都落榜了。”
韩克忠苦笑着说。
“韩兄,我觉得这榜单有问题。”
焦胜的这句话,瞬间把周围考生的目光吸引过来。
“焦兄别乱说,这是礼部放的榜哪里会有问题?”
韩克忠忙拉住他,压低声音说。
焦胜却挣脱他的拉扯,直接冲着周围的学子喊道,“有没有北方的学子上榜?”
“有的话,请站出来!”
本来嘈杂的环境,瞬间安静下来了。
“这榜上尽是南方人,难道咱们北方竟然连一人都上不了榜吗?”
焦胜继续喊道。
“这里有猫腻,咱们去礼部告状去。”
“对,一定是他们阅卷官员偏袒南方学子。”
韩克忠此时也怒气上涌,毕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吗?
“走,去礼部告状去。”
这群北方学子也纷纷喊了起来,他们坚信因为主考都是南方人,他们故意在阅卷时偏袒南方学子。
“主考和副主考皆是南方人,学子们皆诉考官阅卷时有意偏袒,才导致榜上皆是南方人而无一名北方学子。”
礼部尚书跪在那里说道。
朱允熥此时也有点慌,不过他已经把自己的舅舅喊来了。
他知道舅舅肯定已经有了打算,索性当了甩手掌柜,“武威侯,这件事就交给你处理吧。”
“陛下,臣觉得这事可以命人重阅落榜学子的试卷。”
“嗯,那就这么去办吧。”
“命侍读张信,纪善白信蹈组织人重新阅卷。”
“遵旨”
很快重阅工作完成,侍读张信来乾清宫禀报结果,“陛下,臣与一众臣公重新阅卷后发现主考官刘三吾大人取士并无不妥。”
“嗯?”
朱允熥也是有些吃惊。
“陛下,臣的意思是,本次取士公平公正。阅卷的考官,也无任何徇私舞弊的嫌疑。”
“臣阅了北方学子的卷子后,发现他们的文章语言逻辑不通,甚至有冒犯皇权的禁忌言论。”
张信叩首道。
此时朱允熥心里是又惊又怒,虽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但是他也知道这怎么可能。
大明建国已经近三十年,那北方学子往年都有学子高中。怎么到自己这一朝刚开年,就退化到一个都考不中了?
朱允熥这会回过味来,难怪自己舅舅要让自己别着急。
有些事你不放一放,你是看不出真相的。
有些人你不给他点时间,你是看不出他是忠还是奸的。
这群儒生整日嘴里喊着忠君爱国,现在看来每天喊这句话就如同和尚每天喊阿弥陀佛一般,就是个口号而已。
他们这次合起伙来,硬是不取一名北方学子。这分明就是欺负朕年轻,在这试探朕的底线呢!
“按你这么说来,朕就只有半壁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