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清军突围收复开封(1 / 2)

第464章清军突围,收复开封

“大将军,洪水已经淹没开封城,陈留,朱仙镇的水势,也在猛涨,很快洪水就会淹没外围营寨了。”

都说水火无情,这是经验总结出来的结果。

眼看洪水不断上涨,营寨内的将士,多少也有些恐惧。

对此,韩烈倒是很淡定,因为他驻扎的地方,位于朱仙镇上一块凸起的丘陵。

虽然这片丘陵并不高,但连绵的山包平均高度,差不多比地面高三四十米,足以避开决堤的洪水淹没。

只是一些不习水性的将士,看到不断涌来的洪水,心生畏惧而已。

而且,韩烈更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现在全军拥有两万多支木筏竹筏,即便真被洪水淹没了,他们也可以乘坐筏子撤退。

“按照计划行事,让将士们撤到山上,同时把筏子串联起来,围绕营寨摆开,让精通水性的将士,带领不通水性的弟兄们,熟悉一下水性。”

即便孙思克不汇报,韩烈也早已经做完万全之策。

“大将军,这水深怕是有三尺了,按这个速度涨下去,水势怕是要涨到七八尺,如此不出两日,开封必然成为一片泽国。”

罗平安从小在运河边上长大,精通水性的他,看着眼前的波涛,倒是充满振奋之色。

一旁的顾炎武却是神色凝重,引黄河倒灌淹城,虽然见效快,但后患不小,在他看来,多少有些伤人和。

“大将军,决堤容易,下次要合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任由洪水肆虐,不单单开封府周边各州县会淹没。”

“下游的归德府,凤阳府,徐州府,包括曹州,济州都会遭到洪涝,后果不可不虑啊。”

顾炎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对于地理、水利学说,都有一定的涉猎。

在罗平安这些武将眼中,看到的决堤,只是眼前的胜利。

可是顾炎武看到的是,胜利之后,长时间的自然灾害。

洪涝过后,除了会淹没城池,造成人口伤亡外,还会给土地带来泥沙覆盖,导致农田毁坏,甚至几年,数十年荒芜。

这种伤害性是巨大的,这也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顾监军,不是只有你在乎百姓的存亡,我韩烈比你更在乎。”

虽然顾炎武的劝谏是好意,但韩烈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

在军中他的威严,不容挑衅,哪怕你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也是不容许,一而再,再而三的说。

“关于河堤修筑之事,我自有主张,如今正是寒冬季节,黄河之水水位不高,决堤放上三天,水位低于决口后,修筑起来并不是难事。”

“眼下当务之急时开封之敌,歼灭城中之敌后,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韩烈表情严肃,目光坚定的看向开封城头,语气之中充满自信和霸道。

一转眼时间就过去大半天,开封东门城头上,洪承畴,汉岱,谭布,阿达海等一众清军将帅,看着城池内外,汹涌的洪水。

一个个都是眉头紧皱,虽然洪水不可能涨到城头上。

明军这会也一直按兵不动,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任凭洪水围城的话,不出三天城中的军民就会闹腾起来。

等到了那个时候,不用明军攻城,城池就会不攻自破。

“韩烈这个狗贼,着实狠毒,他这是要一口气吃掉我们啊。”

城头之上的谭布,骂骂咧咧的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行了,这个时候,发牢骚没用,还是想想办法,怎么突围吧。”

镇国将军汉岱,有些心烦意乱的打断了谭布的牢骚。

“洪大人,现在城中积水越来越深,天寒地冻的,钱粮都泡在了水中,城头也没有过多的柴火取暖。”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表情严肃的洪承畴,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城下的洪水,沉思了好一会,缓缓的开口说道。

“镇国将军说的有道理,开封肯定是守不住了,继续待下去,必然会全军覆灭。”

“如今明军还未围城,显然是想要困死我们,等我们城中大乱,明军必然会趁机攻城。”

“眼下东门,南门,北门都走不通,因为洪水来自北门,而东南二门外,地势低洼,水位较深。”

“而且明军在陈留镇和朱仙镇,都设有营垒,而且越往东南方向走,越是深入了明军腹地。”

“现在咱们的活路只有一条,那就去往西走,从中牟进入郑州,再退往洛阳。”

“出了西门,走上二十里,地形越来越高,洪水也过不去。”

“但是目前西门外,水位依旧不低,必须骑马涉水,冒死一搏了。”

说到这里的洪承畴,看向汉岱等人说道。

“集合城中所有的战马,调动八旗各旗精锐,在西门城头集结,待入夜之后,我等率领骑兵冲出去。”

“至于没有马匹的将士,百姓咱们只能先抛弃,保存主力为重。”

汉岱和阿达海对视一眼,由汉岱率先开口道。

“城中有三万余匹战马,倒是可以撤走一半人马,我女真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将士,基本可以突围。”

“剩下的老弱病残,以及汉军营的士卒,丢在城中倒也可行。”

汉岱这话倒也没错,就目前的情况,在女真高级将领之中,只有八旗将士,才是自己人。

收编的汉军营将士,说白了就是炮灰,牺牲掉一点都不可惜。

“那就分头行事,立即调拨兵马,赶往西门集合,待深夜之后展开突围。”

洪承畴也是果决之人,当即下达了军令。

午后,虽然头顶的暖阳高照,但呼啸的寒风,吹在开封上空,却是让人感觉一阵寒冷。

率军奉命驻扎在陈留镇的柏永馥,吴六奇,马进宝三人,都是颇通水性。

尤其是吴六奇,从小就在海边长大的他,对于水更是不陌生。

当洪水淹没到陈留镇外后,柏永馥率军驻扎到镇上的高地之上躲避。

吴六奇则是亲率一队善于水性的士卒,划着竹筏小船,来到开封城南外,观察起了城头敌情。

起初的时候,吴六奇也没有发现什么情况。

但就在他准备返回营地时,有眼尖的士卒,发现城头兵马旗帜,正在快速移动。

这个时候,城头兵荒马乱,按理来说,兵马不会整齐的朝一个方向移动。

通过手中的千里镜,仔细观察了一阵后,吴六奇意识到,清军这是有目标在调动。

虽然不明其意,但吴六奇在返回陈留镇营地后,立即对副将柏永馥,前军参将马进宝,进行了一番商讨。

“洪承畴这个人老奸巨猾,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兵马调动,必有行动。”

“在下以为,应该向大将军汇报一下。”

虽然不清楚清军意向,但马进宝却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慎重是对的,立即派快船前往朱仙镇,向大将军汇报吧。”柏永馥点点头,表示认同。

而这个时候,朱仙镇营地内的韩烈,其实已经接到王德,孙平带领的小队,汇报城头兵马频繁移动的情况。

中军大帐内,韩烈看着地图经过一番沉思后,一手拍在郑州方向说道。

“洪承畴这个老贼,定然是准备突围。”

“开封城中清军战马众多,若是以骑马往西门突围,朝着郑州方向行进,虽然会有一定的牺牲。”

“但绝对可以突围出去一部分,相反留在城中,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以洪承畴的个性,他定然会冒险突围。”

大帐内的孙思克,刘楗,杨朴一众心腹将领,听到韩烈的推断,大家倒也没有意外,而是抬头看向韩烈,等待他的进一步指示。

“王德,你立即驾船赶往黄河大堤,传令崔定国率领万骑军,沿着黄河大堤往郑州方向进发。”

“赶在清军之前,占领中牟城,进行拦截围堵。”

“只要拿下中牟城,就算无法全歼突围的清军,也足以让洪承畴伤筋动骨。”

开封,中牟,郑州三城,都在黄河南岸一线,黄河大堤,既是防水大坝,也是一条西进的重要官道。

万骑军走黄河堤坝西进的话,定可先一步赶到中牟。

入夜之后,坐在火炉旁的韩烈,难得清闲片刻。

喝着茶水,吃过花生的他,听着营地外的浪淘声,心境一片平静。

夜里戌时左右,也就是晚上九点。

值守的孙平来报道:“大将军,不出所料,监视的哨兵来报,清军大队人马,从西门出城了。”

“好,我知道了。”

接到消息的韩烈,反而松了口气。

清军乘马突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城中有七万多清军人马,即便淹城,目前城门紧闭,城墙高耸,韩烈虽然手中准备了大量的筏子,也无法展开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