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大战前的准备工作(1 / 2)

第462章大战前的准备工作

“杨朴兄,你率参军营的将士,立即去拓城,永城各地,招募百姓,砍伐毛竹,然后火速运到睢州,我有大用。”

“立即出发,不要声张。”

最后,韩烈又对杨朴吩咐了一句。

“末将明白。”杨朴虽然只剩下一臂,但经过差不多一年的休养后,精气神早已经恢复了过来。

十一月初八下午,韩烈正在城外的视察,守备营的将士和民工,挖掘河道,修筑堤坝时,王德带着郭虎一路飞马而来。

“启禀大将军,大名府的密探传来密报。”

“建奴十二万援军,已经南下,不日将会抵达大名府。”

“统军的大将是瓦克达和岳乐。”

听完郭虎的汇报,韩烈到没有惊讶,而是淡定的问道。

“瓦克达和岳乐是何许人也?”

这两个人的名字,韩烈虽然隐隐有些记忆,但一时却有些记不起来对方的事迹。

“回主公,瓦克达是建奴礼亲王代善的第四子,此人虽然不如代善的其余诸子,但也是颇有军功。”

“而且也是代善膝下存活中,年龄最长的儿子,此人挂帅无论是资历和威望,倒也能够理解。”

孙思克在辽东长大,又跟随父亲孙得功在满清朝廷中效力过,对于满清的皇室子弟,倒也不陌生。

“至于岳乐,此人与主公可是仇敌了。”

孙思克笑着解释道:“此人是阿巴泰的小儿子,博洛的弟弟,这人现在也就二十出头,听说颇为骁勇。”

“不过此人并没有单独统领过大军,现在满清把他都派出来了,怕也是自阿济格,豪格,勒克德浑,博洛等一众名将战死后,也是无人可用咯。”

孙思克这话一出,左右的刘楗,孙平等人,无不是开怀笑了起来。

“原来是此人。”韩烈淡淡一笑,倒也没有轻视岳乐。

说起来这人名气不小,而且是顺治和康熙初年的名将,也是阿巴泰诸子之中,成就最高的名将。

在顺治年间他以弱冠之龄,晋封多罗贝勒,郡王,亲王,这份成就,可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而且此人还颇为长寿,一直活到六十多岁,这在满清诸王之中,平均年龄四十岁的寿命,不可谓不是长寿了。

“郭虎,南下的清军还有多久,能够到大名府?”

韩烈紧接着询问道。

“预计三天左右。”得到答案的韩烈,想了想说道:“密切监视清军动向,随时向我汇报清军动向。”

“末将遵命。”郭虎拱手一拜,随即策马而去。

“主公,看来最多十天,清军是南下山东,还是西进开封,就会有结果了。”

刘楗此时隐隐已经猜到,韩烈为何要下令,拓宽河道,修筑堤坝的原因。

“那就要看老罗他们的战果了,他要是这两天拿下考城,清军南下的步伐,一定会更快。”

在城外堤坝上巡视一圈,刚回到城中。

王德再次来报:“主公,万骑军送来捷报,已经拿下祥符,正在向开封逼近。”

“告诉崔定国,小心谨慎,不要贸然深入,以防遭到敌袭。”

韩烈接过战报看了一遍,吩咐王德一下。

次日上午,也就是十一月初九。

亲卫左右二营,以及前军营,由张名扬和马进宝率领回到睢州。

被降职留用的吴六奇,王辅臣自然也在其中。

还有归降的王之纲,张学圣二人,也一道随军而来。

“欢迎王将军,张将军弃暗投明,回到朝廷的怀抱。”

在营地大帐内,韩烈在二人行礼时,上前扶起二人笑道。

“本将军已经上奏朝廷,举荐二位之功,为二位请封留任总兵官。”

“还请二位先委屈一下,留在本将亲卫营,以参将衔效力如何?”

此刻内心之中,多少有些忐忑的二人,听到韩烈的许诺,不由感激的拜道。

“多谢大将军提携,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好,好啊。”韩烈再次伸手,笑着扶起二人道:“二位将军请入座。”

见到韩烈深邃的目光之中,充满柔和之意,态度亲切,笑容满面,王之纲和张学圣内心之中,更是安定了不少。

“名扬啊,这次睢阳一战,你表现不错,本将正式任命你为亲卫右营参将。”

“谢大将军提携。”站在帐下的张名扬,听到自己升官了,不由兴奋的拱手拜道。

而站在边上的王辅臣,则是满脸苦涩,虽然睢阳一战中,他和吴六奇也是立下不小战功的,可还是没能立下头功。

反倒是张名扬这厮,占了个大便宜,率军擒住了睢阳守将张存仁,现在这厮已经被押解入京,等待他的是朝廷的明令典刑。

“六奇,你可对宁陵一战的处罚心服?”韩烈随后转头看向吴六奇问道。

“卑职心服口服。”吴六奇想起那日左营将士,死伤过半的场景,发自内心的回道。

“知错就好,战场之上,不是靠个人勇武,身为大将,当指挥若定,团结奋进,才是为将根本。”

韩烈眼神瞟了眼王辅臣,告诫了一番,这才道:“念你往日之功,准你官复原职,左营人马交给你继续统领。”

“谢大将宽恕。”吴六奇感激的拜谢道。

看到这一幕的王辅臣,则是心中一凉,张名扬顶替了他右营参将,吴六奇又官复原职。

他岂不是没有了出头之地,想到以后要屈就张名扬帐下,他内心就是一阵苦涩。

但却也不敢生出丝毫不满情绪。

昔日在铜官战场,他冲撞张名振受罚,前日宁陵一战,他贪功冒进,导致右营将士死伤惨重。

事后韩烈这个三军统帅都恸哭流泪,他这个当事人,还有何面目,继续统领营兵?

情绪低落的王辅臣,耷拉着脑袋,正惶恐走神之际,突然韩烈一声大喝。

“王辅臣,你可知错?”

“卑职知错,请大将军责罚。”心头一震的王辅臣,慌忙躬身作揖应道。

“亲卫铁骑缺一名游击,你可愿意接任?”

当韩烈目光平静的看着他时,还以为听错了的王辅臣,有些茫然的抬头看向了韩烈。

“怎么?你不愿意?”

韩烈面色一沉,语气严肃的喝问。

“末将誓死追随大将军,哪怕是牵马坠蹬,也是甘之如饴啊。”

王辅臣激动的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喊道。

亲卫铁骑隶属亲卫营中军,虽然只有三千人的规模,可这支铁骑,一直是韩烈和孙思克二人节制。

之前并没有任命统兵将领,现在韩烈把这支铁骑交给他,这是信任和重视啊。

王辅臣又不傻,岂会拒绝这样的好机会。

虽说从参将降职为游击,但这可是重任,跟在韩烈身边,打上几仗,升官那是迟早的事情。

“玄著,你来汇报一下,现在亲卫各营的情况。”

敲打了吴六奇、王辅臣一番,韩烈这才微笑的看向了张煌言。

张煌言现在是亲卫营的都监军使,虽然他的年纪不大,但博学多才的他,二十二岁就高中浙江乡试举人。

如今的他也年仅二十七岁,前年以来他一直在熊汝霖帐下参赞,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也都处理的得心应手。

说起来亲卫营主将,都指挥使领总兵衔的孙思克,是年也才二十五岁。

而韩烈则是与张煌言同年,以年龄相论的话,三人都称得上年轻有为。

孙思克这个亲卫营主将,因为时常伴随在韩烈左右,亲卫营现在的军政大权,主要是张煌言和柏永馥在负责。

韩烈询问张煌言亲卫营整编情况,倒也并不突兀。

“回大将军,宁陵和睢阳之战结束后,亲卫左右二营,前军营通过整编,已经恢复建制。”

“按照您的指示,左右二营,前军营的编制,都扩编到了八千人。”

“目前军队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装备武器也补充到位,战力更胜之前。”

张煌言如实的汇报完后,在韩烈的示意下,这才重新入座。

“玄著辛苦了,荩臣这个主将,忙于协助我处理全军事务,你这个都监军使,要把担子挑起来。”

“眼下亲卫营中军帐下,除了八千中军外,还有参军营一千亲卫,铁骑营三千铁骑,后军营更是有一万人马。”

“这么多人马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一件小事,可不能马虎哟。”

亲卫营作为韩烈的中军,自然是全军重中之重。

“大将军重托,卑职不敢懈怠。”

张煌言长相俊朗,气质儒雅,虽是文人,却精通骑射剑术,颇有儒将之风。

性格沉稳的他,对于韩烈的重托,表现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