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睢州之战打响
当天午后,韩烈留下高进库,收编了三千旧部,率领万骑军,亲卫铁骑踏上前往睢州的征程。
李过,郝摇旗率领所部人马,与投降的王之纲,以及一万降兵退回了鹿邑。
杨树沟乡伏击战中,李成栋率领的两万人马,阵亡了近七千人。
包括李成栋在内,以及参将贺勇,贺国贤皆死于战场。
韩烈率领的一万五千骑兵,死伤仅仅千余人,这一场战斗,算得上是一次空前大捷。
而这一战的胜利意义,还不是战果,而是为韩烈夺取鹿邑,收复睢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过率领的忠贞军,所部四万人马,围攻鹿邑,原本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
但次日,当李过率军回到城下,把王之纲带领的降兵,推到城外,向城头的守军喊话时,城头的汉军正蓝旗都统陈锦。
副将卜从善,看到增援自已人,成为劝降的敌人,二人无不是气的咬牙切齿。
更重要的是城头上的守军将士,无不是备受打击,一时之间军心士气动摇。
“陈都统,卜将军,投降吧,韩大将军说了,只要你们率部投降,我大明朝廷不但不追究你们抵抗之罪,还保留官职,许尔等荣华富贵。”
王之纲为了活命,也是卖命的很,驱马来到城门下,朝着城头之上,声情并茂的喊道。
“城头的汉军弟兄们,咱们都是大明儿郎,何必为女真鞑子卖命,这是让祖宗蒙羞的事情啊,死后又有何面目去列祖列宗。”
城头上的陈锦,是大明辽东大凌河的都司,于后金皇台极称帝前,归降的满清。
算得上比较早投降的一批汉奸,这也是皇台极建国称帝后,开创汉军八旗时,他就被授封为正蓝旗梅勒章京的原因。
如今他更是被任命为正蓝旗都统,属于满清的高级将领。
虽然王之纲在城下的劝降之语,说的漂亮。
但陈锦自然是不可能投降的,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满清大将,家小族人都在辽东盛京。
他这样的大将投降,家小族人必死无疑不说,而且还会遗臭万年。
相反王之纲,高进库这帮汉军营将领,投降明军之所以没有心理压力,一是他们本就是明军将领,二是投降满清时间并不长。
三是他们职位不高,所以家小也都在睢州随军。
现在他们投降,只要能够活命,并顺利借助明军之手,夺取睢州,他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且他们作为军前主动投降的将领,虽然私德节义有亏。
但只要今后忠心用事,朝廷为了笼络降将之心,也绝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这个反复无常的贼子,简直厚颜无耻,吾必杀之。”
陈锦气的咬牙切齿,双目冒火的盯着城下叫嚣的王之纲,冷声发出了一声低吼。
“陈都统,王之纲这厮的投降,对于我军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啊。”
卜从善则是面色凝重,自从当初在凤阳,被韩烈打败逃跑后,他作为一方镇将,与韩烈也就没有了调和的可能。
如今的局面,他要么战死城头,以全忠于满清的名节。
要么弃城突围,是生是死全凭天意。
相比起城头的守军的悲观情绪,城外的明军阵前,李过,高一功、郝摇旗等一众将领,则是喜形于色。
被韩烈派到军中,负责军报联系的姚启圣,这时也开口道。
“李总兵,清军将领投降概率不大,毕竟他们要维护名节,考虑的事情太多。”
“但是普通士卒,则没有这些顾虑,为了稳住军心士气,我料敌将将领,今晚必然会突围。”
“如今我军在东南西三门摆下重兵,故意放开北门。”
“这虽然是围三阙一的战术,但为了活命,敌将定然会拼死突围。”
“入夜之后,可调动主力,在城北的湖口乡设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年轻的姚启圣,这话一出,众将都是不置可否。
监军使王燮,则是好奇的问道。
“姚参军,说的如此笃定,不知有何根据?”
面对众人投来的目光,姚启圣一脸自信的说道。
“鹿邑城郭矮小,易攻难守,如今援军战败投降,守军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投降,要么突围。”
“但很显然陈锦不可能投降,此人是辽东宿将,早年就投降了满清,这样的人没有理由投降我们。”
“所以突围显然是他的最佳选择。”
“至于我为何让李总兵在湖口乡设伏,原因很简单,这个地方离城超过三十里,也是前往拓城唯一路线。”
“清军突围,肯定会选择撤回睢阳,而往湖口退回拓城,是最近的道路。”
“而城北方向,都是平原地带,并不利于设伏和拦截。”
“一旦我军在城外拦截,清军将士为了活命,必然会与我们拼命。”
“所谓哀军必胜,一支拼命的军队,是十分可怕的。”
“最后哪怕是我们胜了,也必然会是一场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岂是智将所为?”
侃侃而谈的姚启圣,尖嘴猴腮的脸庞上,一对小眼睛闪着自信的光芒。
“湖口乡地势虽然不算险峻,但哪里有一片丘陵,也算的是上居高临下的地貌。”
“而且那个地方距离城池已经三十多里,清军一路突围,跑到湖口乡外时,不说筋疲力尽,但也必然是体力消耗大半。”
“而这个时候,我军占据地形,以逸待劳,摆开阵势,先以火器弓弩射击,敌军必然阵脚大乱,再发起总攻冲锋。”
“敌军岂有不败的道理呢?”
“姚参军分析的合情合理,那就依你之见。”李过和高一功对视一眼,都认同了姚启圣提议。
“众将听令,牛万才你率领左军营,守住南门,贺珍你率领右军营守住东门。”
“冯雄你率领后军营,守住西门。”
“高副将,你调拨中军营左哨人马,协助冯雄守住西门。”
“郝摇旗你率领前军营,以及中军营前后两哨人马,入夜之后赶赴湖口乡设伏。”
“本将军率领中军右哨,以及收编的降兵人马,在北门外设伏,佯装追击突围之敌,给敌人造成突围成功的假象。”
李过的这个安排,不可谓是严谨。
却说李过在鹿邑排兵布阵之时,韩烈率领的骑兵,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于十月初三日清晨,抵达了睢州城外。
清晨的睢州城头,一片宁静,城门禁闭,城头之上也只有三三两两的巡哨队伍,大部分士卒这会刚刚起床,还没得来得及吃饭。
“大将军,南门守将高汝利,是我族中族弟,往日里多受我照顾,容我先去叫门,他见是我率军回来,定会打开城门。”
距离城池尚有十里左右时,高进库小心翼翼的对韩烈说道。
韩烈看了一眼对方,似笑非笑的点了点头。
“陈德,张国柱,你二人各率三百骑,装上清军服饰,跟着高将军上去。”
“末将遵命。”左右陈德,张国柱在马背上拱手答应一声,迅速换装跟随高进库的人马,快速脱离大队人马,朝着城头方向而去。
高进库在前日的战场上,见识过二人的勇猛。
眼见二人寸步不移跟随在左右,哪里还敢有半点侥幸之心,骑在马背上的他,颇有些如芒在刺。
因为他深知,自已要是敢生出什么二心,那必然会身死当场。
四十出头的年纪,正值壮年,而且城中还有家小二十多口,高进库自然是不想死。
他投降虽然是被迫的,但同样他也心怀着小心思。
若是能够通过族弟高汝利守卫的南门,率领旧部顺利入城,他就顺势关闭城门,重新回归清廷怀抱。
很显然他的小心思,被韩烈预判了。
现在他只能一心去诈开城门,否则不等他生出异心,必然脑袋落地。
“大将军,高进库这厮谄媚奸诈,此去会不会有诈?”
见队伍离开之后,孙思克迟疑的说出了心中顾虑。
“此人反复无常,我岂能不妨?”韩烈自信的说道。
“我派陈德和张国柱前往,就是防止他生出小心思,他要是敢使诈,定要他人头落地。”对于韩烈的回答,崔定国并没有惊讶,他倒是很清楚,韩烈绝不会不打无准备之仗。
“名扬,拿下睢州之后,你立即前往单县,传令杨衍率领忠义军,奔赴睢州,与我军汇合,彻底堵死睢州这条退路。”
紧接着韩烈又吩咐了身后的张名扬一声。
“末将遵命。”睢阳与单县,曹州交接,三地相隔百余里。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此刻就驻扎的单县,韩烈把杨衍的兵马,布置在单县的本意,就是寻找机会夺取睢州,以切断睢阳之敌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