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府的石柱城,有秦良玉率领的三万白杆军。
距离石柱百里开外的归州,则有马进忠率领的三万忠信营人马。
这几支人马,这大半年来虽然没有进攻贵州,但却时常在铜仁府周边训练,搞得声势不小。
孙可望想不知道都难,而驻扎在铜仁府的将领,正是定北将军艾能奇。
如今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各拥兵万余,驻扎在黔北的遵义,铜仁,毕节,播州等要地。
正在孙可望召集李定国等人,在遵义城内商讨对策之时。
原四川巡抚马乾,奉命来到了遵义城。
“马乾来了?”接到城门守将徐湖汇报时,孙可望腾身而起,目光盯着对方问道。
“来了多少人马?”
“回孙将军,马乾乘坐马车而来,连车夫在内,一共五人。”
徐湖是孙可望手下校尉,他的话孙可望自然是相信的。
“这么说,马乾不是来讨伐我们,看来朝廷并没有与我们为敌的打算。”一旁的艾能奇起身说道。
“孙将军,马乾是上官,既然他独自前来,必有朝廷旨意,我们不妨前往迎接,以免失了礼数,听听他怎么说,再做决定不迟。”
长相俊朗,一袭白袍长衫的李定国,气质儒雅,但从气质上看,他一点都不像是猛将,更像是一个文弱的书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儒雅书生气质的人,却是历史上南明的擎天之柱,两阙名王的一代名将。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少年时代就跟着张献忠身边。
时至今日还不到三十岁的他,却已经从军十五年,十岁那年因为家乡遭灾,李定国被迫加入义军。
被张献忠收为义子,改姓为张。
在张献忠军中十余年,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代猛将。
南明永历时期,若没有南明朝堂的倾轧,以李定国为主帅,专司负责军事的话,南明小朝廷,不说反扑满清朝廷。
但维持西南半壁江山,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历史终究就是历史,强如李定国这样的人,也终究没能改变滚滚的天下大势。
马乾是原四川巡抚,如今朱由榔去帝号,改封蜀王,朝廷对他的安排依旧,那是依旧担任四川巡抚一职。
在贵阳期间,他与秦良玉有过一次单独会面。
秦良玉当时对马乾有过几句交代。
“马抚台,老妪年初入京觐见过太后和陛下,陛下虽然年少,但聪慧过人,太后有贤后之风,如今南都朝廷,政治清明,兵强马壮。”
“举国上下,一心收复失地,如今西南归顺朝廷,这是你立功的机会。”
“希望马抚台把握时局,做出正确选择。”
“西军残部,军纪败坏,孙可望、艾能奇穷凶极恶,难以收复,只能驱使为战。”
“李定国、刘文秀心怀忠义,应当拉拢招抚,让他们为我大明所用。”
马乾与秦良玉算得上是老相识,对于秦良玉如今封候拜将,又兼任云贵川三省招讨使,他是由衷的信服。
同样,孙可望和李定国等大西残部将领性情,他也是深表认同。
马乾进入遵义城之后,首先说明了来意。
“诸位将军,朝廷对于你们的封赏,一切照旧。”
“陛下诏书钦封,汝四人将军封号不变,领加授孙可望为遵义镇总兵官。”
“艾能奇为泸州镇总兵官。”
“刘文秀为铜仁镇总兵官”
“李定国为涪州镇总兵官,本官担任原职,继续出任四川巡抚。”
“奉蜀王殿下军令,本官即日前往涪州建立四川巡抚衙衙门,为收复重庆,四川做好战前准备。”
“还请诸位将军,能够不弃前嫌,齐心协力,收复四川,再立新功。”
“另外,朝廷随后就会给诸位将军,每人发放两万两白银,作为封赏。”
“这笔银子目前还在路上,预计一个月之内,会送到各位将军手中。”
马乾这话一出,不说孙可望,就连李定国也有些意外和惊喜。
在李定国看来,朝廷现在不打压他们就不错了,如今不但升官,还有封赏,这简直天恩浩荡。
虽然他们在张献忠帐下就是封号将军,拥护朱由榔继位,依旧领了平东,安南,平西,定北四镇将军封号。
但这个将军封号,在大明就是虚衔,没有半点实际价值。
可现在朝廷旨意,明确授予他们一镇总兵官,那就是货真价实的明军大将。
“臣等谢陛下隆恩。”孙可望、李定国几个,纷纷躬身作揖拜道。
“诸位将军,陛下说了,咱们都是大明子弟,如今外租入侵,天下汉家同胞,都是骨肉相连的兄弟。”
“建奴鞑子,才是真正的外敌。”
“蜀地自古是汉家的天下,绝对不能陷入异族之手,马某不才,愿以老弱之躯,入驻涪州,誓死收复巴蜀之地。”
马乾的口才无疑是不错的,在他的一番蛊惑下,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虽然不至于抛头颅洒热血,却也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最起码这个时候的孙可望,李定国他们,所思所想都还是建功立业,而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
秦良玉在贵阳待了三天,便带着护卫的三百白杆军人马,踏上前往昆明的传诏路途。
贵阳距离昆明直径路程并不远,也就千里不到。
然而因为山脉阻隔,两地实际路程远超千里,而且期间山路崎岖,行进十分艰难。
也就是八月下旬,正是云贵最好的气候,要是遇上冬天,山里头冻雨频繁,行进更是艰难。
三百人的队伍,走了五天才到云贵边界的普安山城。
在这座山城之内,秦良玉却是意外遇到一支来自云南的队伍。
这支人马只有五千余人,主要是曲靖军民府的子弟。
领兵之人是云南道监察御史陈荩,协助统兵的两员将领,分别叫胡一清和赵印选。
陈荩率领的这支人马,实际是上一支义勇,他们成军的目的,是为了入京勤王。
只是阴差阳错,他们被堵在了普安山城半年之久。
“下官云南道监察御史陈荩,拜见钦差大臣。”
普安城内的陈荩,接到城门汇报,得知秦良玉到来的消息,急忙带着胡一清和赵印选等一众将领,来到城门迎候。
“陈大人既是云南御史,为何却滞留在此呢?”
双方见礼之下,秦良玉好奇的问道。
“说来话长,请秦老将军入城叙话。”陈荩叹了口气,把秦良玉迎入城中后,这才把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陈荩是前年来到云南募兵的,准备招募滇军入京勤王,但路途遥远,等他招募到兵马准备时,京师早就陷落。
去年年底他本想率军前往南都,但结果来到普安后,听闻朱由榔在贵阳称帝,他不愿意背叛朝廷,去投奔朱由榔便打算撤回昆明。
不料这时安南土司沙定洲与阿迷州土司叛乱,攻克了昆明和曲靖,又挡住了陈荩回昆明的道路。
以至于陈荩这支人马进退失据,困守在普安山城长达半年之久。
“如此说来,黔国公现在已经失了昆明?不知生死如何?”
秦良玉也是第一次听到沐天波,竟然丢了昆明的消息。
“根据可靠消息,黔国公现在退守楚雄,联络了永昌,大理各地土司,正在与沙定洲交战。”
陈荩随即把掌握的消息,说了一遍。
“一个小小的土司,胆敢破省城,攻击国公府,这是取死之道,老身奉陛下旨意,出任云贵川招讨使,为国讨贼,责无旁贷。”
“陈大人可愿意率帐下儿郎,随我拿下曲靖,杀向昆明,擒杀沙定洲,以正国法?”
秦良玉虽然年过古稀,然而当她发怒之时,却是尽显狰狞之气。
“我等愿为老将军前驱。”陈荩看了眼左右的胡一清,赵印选率先拜道。
“愿为老将军前驱。”众将齐声应道。
秦良玉虽然这次出使,只带了三百亲兵相随,但陈荩帐下四千六百士卒,倒是可堪一战。
胡一清和赵印选等一众将领,也都是悍勇之徒。
这支人马在秦良玉的率领下,经过数日整顿,突然杀到曲靖城,叛军守将措手不及之下,被斩杀于城中。
随后秦良玉又在曲靖城中,收降了三千叛军人马,队伍宣称朝廷三万大军平叛,浩浩荡荡杀奔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