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进驻徐州接管江北大权(2 / 2)

虽然此时的他,年仅二十出头的年纪,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毕竟这个年纪,坐到七品县令,这是多少寒窗苦读的进士,耗时十年,二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

但自诩才高八斗,胸怀韬略的姚启圣,却对自已所处的身份地位有些不太满意。

他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职位,让自已的才华,能够得到更多的施展空间。

听完大家的想法,韩烈沉吟片刻,最终做出了决定。

“姚启圣,你以大将军府礼曹主事身份,明日前往睢阳出使。”

“记住了,代表的是我大明朝廷的颜面,面对建奴鞑子,你要展现我大明使节的气度威严。”

“请大将军放心,卑职不才,却也知道汉使苏武,张骞的忠义事迹。”

“很好,本将军期待你的好消息。”韩烈欣然点头,敲定了出使之事。

韩烈接着看向天雄军的几名将领,沉声说道:“伯雅先生昨日与我有过一番深入交谈,他认为天雄军可以解散,充实到地方上,担任守备队伍。”

“天雄军中军副将高懋明,出任河南都司总兵,所部人马改编为河南都司营。”

“左右二营参将周肖斌,胡得功,出任都司营副将,左营人马编入都司营。”

“右营人马编入亲卫营。”

“给你们半个月时间整编,完成整编之后,你部人马前往砀山驻扎,待收复河南之日,再回归驻地。”

“末将等遵命。”高懋明,周肖斌,胡得功三人,恭敬的起身应道。

天雄军是孙传庭督抚期间,奉命筹备起来的队伍。

但这两年主要的任务,都是在地方上防守。

如今孙传庭回归朝廷中枢,天雄军的战斗力也没有起来。

为此,昨天孙传庭与韩烈的密谈之中,就提出解散天雄军,改编为地方守备部队。

天雄军三万人马,前后左营中五营人马,前后二营改编为安庆都司营。

中军和左营改编为河南都司营。

右营六千人马,编入亲卫营,这样即可减少军费开支,也可以充实地方守备力量。

经过这次扩编,亲卫营的兵力,也可以扩充到四万兵马。

“柏永馥,张煌言听令。”

忠武军在睢阳全军覆灭,这个军号,韩烈打算就此封存。

“末将、卑职在!”

二人沉声而起,拱手拜道。

“柏永馥出任亲卫营副将,加授副总兵衔,亲卫铁骑队,由你单独统领。”

“张煌言,出任亲卫营都监军使,加授兵部郎中衔,负责亲卫营的政治思想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亲卫营的战斗力,韩烈经过慎重考虑。

把战斗力勇猛的柏永馥,以及学识渊博,政治思想过硬的张煌言,一同纳入了亲卫营体系。

“末将、卑职遵命!”

柏永馥、张煌言面色平静作揖应道。

睢阳之败,对于二人来说,既是耻辱,也是一生难忘的深仇大恨。

“今天会议就到这里,各自下去做好准备工作。”

部署好迎接忠武军骸骨事宜,以及宣布完人事任命后,韩烈随即宣布了散会命令。

会议结束之后,韩烈却没有闲来来。

之后他又与大将军参军府的长史贾开宗等人,进行了一番会面,听取了大家的工作汇报。

接着又召见了徐州知府黄锡衮,询问了一些关于春耕准备工作事宜。

“黄知府,薛广的能力,是否还称职?”

薛广是韩烈的妹夫,之前曾担任过铜山县丞,后来升任了徐州通判,说起来韩烈已经一年没有见过妹夫和妹妹韩幼娘一家人了。

“回大将军,薛大人已经升任邳州知州。”

闻言的韩烈,不由皱眉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他升任知州,是否因为我的关系?还有他是否称职呢?”

“你是徐州知府,一定要做好监督职责,不要因为薛广是我妹夫,就对他的事情,睁一眼闭一眼。”

“那样做,不是帮他,是害了他。”

韩烈这番措辞,是相当严厉的,他的妹夫薛广,升任邳州知州一事,他还真不知道。

虽说薛广自幼读书,但也仅仅只是一个秀才,虽然能力有一些,但在韩烈看来,薛广多少有些书生意气,还不足以承担重任。

一个知县的位置,干上个三五年,历练一番,再干个知州或许还行。

“卑职不敢,薛知州在通判任上干了九个月,尽职尽责,卓有政绩,去年年底邳州知州致仕,卑职量才录用,提拔他出任为知州。”

黄锡衮讪讪一笑,有些不敢抬头看韩烈。

薛广出任邳州知州一事,要没有韩烈的面子,肯定还是不够资格的。

秀才出身的薛广,去年才补了国子监监生,否则以他秀才的功名,做个县丞都够呛,更别说做一方知州。

“下不为例,还有你给他传话,邳州知州他必须干满三年,若是政绩达不到上等,降职处分,一切按照朝廷法度执行。”

“我身为大将军,国家柱石,绝不会徇私枉法,他要有能力,我不会压他。”

“反之,他要没有能力,我可以保他衣食无忧,但绝不会公器私用。”

虽然黄锡衮的执政能力很强,但这个人身上,却沾染了一层官场老油子的习性。

这点让韩烈很是不喜。

不然以他的能力,韩烈早提拔他坐上更高的位置。

帮他按在徐州知府的位置上,就是让他磨炼性子,踏实做好工作。

“卑职知错了,请大将军责罚。”黄锡衮低着头,也没敢在为自已狡辩。

事实上薛广升官,确实是他为了拍韩烈马屁干的事情。

只是没有想到,马屁拍到马屁股上了。

“我会派人去邳州考察,若薛广称职,你的处罚免了,但要是他不称职,你们两个以渎职一起受罚。”

韩烈摆了摆手,让他退了出去。

“大将军,今晚是在行辕居住,还是去茱萸山别馆居住?”

眼见韩烈接见完人员,天色也不早了,孙思克遂上前问道。

“回茱萸山别馆吧,明天我要去彭城书院,还有江淮讲武堂视察一下。”

韩烈想了想,又把明天的工作安排上了。

从襄阳到荆州,再到石柱,又往长沙,回武昌,千里奔走凤阳,最后到徐州。

韩烈这一个多月来,足迹踏遍数省,奔波数千里,不但劳心,还劳力。

这段时间来,他的体重已经瘦了十几斤。

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刚刚听完贾开宗、徐作霖、吴伯裔几人的汇报。

眼下大将军府钱财几乎耗尽,凤阳、淮安,山东收集的钱粮赋税,已经是入不敷出。

若不能休养生息,军队的钱粮根本难以维持,百姓也无法有序开展春耕。

回到茱萸山别馆之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孙思克带着卫队士卒,在前院住了下来。

“琼英,你带着你的姐妹,在后院东厢休息,我今晚在西厢休息,你们先去看一下房间,然后来大厅吃饭。”

回到别馆私宅,韩烈难得放松了起来。

这一路董琼英带着手下女兵,一路跟着风餐露宿,也是分外辛苦。

“是。”董琼英答应一声,带着帐下女兵,前往了东厢,韩烈则来到大厅。

留守别馆的几个老仆人,一直照顾着房子,虽然有段时间没有居住,整座别馆倒也十分干净。

坐在椅子上的韩烈,喝了几口茶,背靠着椅子休息的他,因为劳累过度,加上回到家中的缘故,身心难得轻松了下来的他,竟然很快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