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长寿山的第二战(1 / 2)

第424章长寿山的第二战

长寿山营地之内的战斗,随着郝效忠死于枪下,他帐下的几千私军,很快就被全部扑杀。

忠义军各营的将士,在劝降不成的情况下,副将曹友义直接下令道。

“全部斩杀,一个不留!”

三千多士卒,被屠杀殆尽,堆积如山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头。

“报!”

“启禀大将军,一支三万余人的兵马出城,正飞速向我们赶来。”

“其中有骑兵万余,步卒两万。”

探马飞奔来到韩烈面前,汇报了襄阳城内敌军出城的消息。

“继续再探。”韩烈回了一句,转头对王德道:“立即传令万骑军尾随而动,伺机堵住敌人退路。”

“孙平,传令袁宗第,派出两营人马追击敌军,其余各营迅速回援。”

“苏名榜,传令杨衍,集合部队,依托长寿山列阵,准备战斗。”

“遵命!”接到韩烈指示的王德三人,迅速飞马传令而去。

“荩臣,传我军令,亲卫营在长寿山两翼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得知三万清军出城,手握十万的韩烈,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歼敌的机会。

昨日一战,吴三桂所部三万人马遁逃。

鳌拜率军突袭神武军,虽然获胜而回,但也折损了几千人马。

刚刚一战,郝效忠三万人马,全线溃败。

眼下襄阳城内,除了满蒙汉八旗三万精锐外,还有尚可喜率领的五万汉军人马,以及金励、惠登相统率的一万五千人马。

而尚可喜帐下的五万人汉军人马,其中尚可喜嫡系一万五千人马是汉军两蓝旗。

三万五千人马是左良玉旧部的汉军营,也就是绿)营官兵。

除了这六万五千人兵马外,还有裹挟的六万青壮新兵,现在由汉军旗都统刘芳名、李国翰、柯永盛三人分别统率。

也就是说,今日一战,若能够围歼出城援救的三万八旗人马。

接下来攻打襄阳之战,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此刻,朝着长寿山营地飞奔而来的三万人马,正是豪格帐下的精锐八旗人马。

由豪格亲自统兵而来,鳌拜作为副将。

都统穆生辉,护军参领穆里玛,都敏,赖塔,富喀禅等一批骁骑将领追随。

被编为骁骑营披甲奴的珠玛喇,也在其中。

长寿山营地遭到攻击的消息传回来时,豪格不顾众将反对,亲自率军驰援而来。

豪格之所以一意孤行,亲军率军出征。

倒不是他真的蠢笨,而是对于自身实力的自信。

豪格十三岁就追随父亲皇台极上了战场,二十年下来,他早已经成长为满清之中有数的猛将。

单论武力的话,在满清一众亲王之中,无一人是他的对手。

甚至可以说他的骑射、刀法战斗力,在整个八旗将领之中,都能够名列前十。

这样的武力值,又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岂会甘愿屈居幕后?

昨天城外一战,他就跃跃欲试,最后才被众将拦下。

但也是这一战,让他看到明军野战战力,虽然不弱,但也就那样。

长寿山一带,地形开阔,利于大军作战,对骑兵冲锋陷阵更有优势。

所以豪格有信心,他亲率三万大军出战,足以摧毁,所有敢于挡在他面前的敌人。

豪气吞云的豪格,穿着明黄色的布甲,头戴着黄缨大的盔枪帽,肩上披着绣着蟒纹的黄色披风战袍。

浓眉大眼,圆脸高额的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这是一匹纯种的大宛马,浑身毛发乌黑透亮,四蹄奔走如飞。

“主子,长寿山营地被破了,明军已经占据营寨,战机已失,要不要先退回城去?”

同样身披明黄布甲的鳌拜,骑着一匹红鬃马,跟在豪格身旁。

远远的看到明军旗帜,在营寨上空飘荡,营地内外明军依托山丘摆开了阵势。

隐隐感觉不对的鳌拜,连忙劝说豪格先行撤军。

“明军刚刚经历大战,正是疲惫之际,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

豪格抬头观看着明军的军阵,却给出了不同的理由。

按照正常推理来说,豪格的认知并没有错。

经历了一场一个多时辰的战斗,明军不说人困马乏,但至少气力消耗巨大,军心士气必然衰竭。

这个时候他率领的大军,则是士气旺盛,战意昂扬。

正好一鼓作气,展开攻势,击溃明军的大好时机。

“主子……”

鳌拜还想要劝说之时,豪格抬手打断道。

“传我命令,穆生辉,赖塔率领中军一万骑兵,正面突击敌阵。”

“穆里玛,都敏随我率领一万人马,从左翼发起进攻。”

“鳌拜,你与富喀禅率领一万人马,从右翼展开攻击。”

抽刀在手的豪格,大吼一声,手中战刀遥指明军营寨。

“进攻!”

“进攻!”

虽然鳌拜对于发动攻击,心中产生疑虑。

但这个时候,豪格军令下达,他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击。

长寿山营地外。

率领亲卫营前军营,中军营列阵在战场左翼的韩烈,骑着白龙驹,身穿一身银甲白袍,长枪插在马背上的枪套之内。

手持千里镜的他,左右跟着孙思克,常登、王昌等一众将领。

而营地的右翼,王辅臣、吴六奇率领亲卫左右二营,也摆开了阵势。

正面营地内,则是杨衍率领的忠义军。

此刻忠义军后营的炮兵哨,已经调转了方向,一门门大炮,齐齐瞄准了清军方向。

左右二营,中军营,前军营的人马,围绕着整个营地正面,列阵待命。

杨衍接到的命令是,尽量把清军放到跟前,以臼炮短距离攻击清军前队。

红夷大炮攻击清军中后方军队。

“众将听令,战斗打响后,所有人马,跟着我忠义军的军旗冲锋。”

杨衍看着越来越近的上万骑兵,如排山倒海冲来的场景,策马来到军阵前,高举手中的镔铁长枪扬声吼道。

长寿山海拔虽然只有一百多米,这样的斜坡地形,对于战马的前行,显然不会产生多少障碍。

但是,在快速冲锋的时候,则可以严重迟滞战马的速度。

短短的三里距离,飞奔的上万骑兵,在都统穆生辉,赖塔率领下,如旋风一般席卷而来。

“预备——瞄准——各炮齐发!”

杨衍站在高处,声如洪钟地吼出这道军令。

只见他身后不远处,炮队阵地之上,负责指挥的后军参将杨珍,快速挥舞起手中指令的令旗,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刹那间,二百门臼炮和六十门红夷大炮同时发出怒吼,炮手们熟练而迅速地操作着火炮,一颗颗炮弹如同流星般飞射而出。

这些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冒着耀眼的火星,直直地砸向正在冲锋的敌骑队伍当中。

“轰隆!轰隆!。。。。。。”

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仿佛大地都为之颤抖。

每一次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就像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

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形成滚滚热浪,将周围的空气瞬间点燃,掀起阵阵遮天蔽日的浓烟。

处于爆炸中心位置的那些骑兵和他们胯下的战马可遭了殃。

瞬间,马匹被强大的冲击力肢解得七零八落,血肉横飞,四处飞溅。

残肢断臂在空中胡乱飞舞,仿佛一场血腥恐怖的噩梦。

大批倒在血泊中的战马,它们不断地挣扎扭动着身躯,仰头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哀鸣,声音响彻云霄,令人毛骨悚然。

虽然这一刻炮火的威力,给冲锋的敌骑确实造成一定的伤亡。

但眼前辽阔的战场上,这样规模的炮击并不足以扭转战局,或者说根本无法挡住清军冲锋的步伐。

上万名骑兵组成的冲锋阵势异常庞大,东西跨度竟然达到了数里之宽,南北长度更是长达好几里。

尽管有数百门火炮不停地轰鸣,但它们所能覆盖到的范围终究有限,仅仅只是给这片广袤战场上制造出了一小片伤亡区域而已。

很快带队冲锋的护军参领赖塔,率领的一支骑兵,已经冒着炮火,冲到了忠义军的军阵前。

忠义军各营人马,此时巧妙地利用着周围的地形,精心布置出一个气势恢宏的鹤翼阵型。

在前军营阵前方,身着重甲、手持坚盾的士兵们稳稳地站立着,他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宛如一堵坚不可摧的城墙。

在这些盾牌手身后,则是一列列手握长枪和长矛的士卒,他们目光坚定的看着那些冲锋而来的敌骑。

中军营内,一群训练有素的弓弩手们迅速调整好了自已的位置,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远程攻击部队。

他们动作熟练地拉开弓弦,将锋利的箭矢瞄准远处飞驰而来的敌人。

而位于阵型两侧的左右二营将士,人手一把神机火枪,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三段射击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