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除夕新年敌我举动(2 / 2)

发放压岁钱,虽然只是五文钱一个人。

但对于这个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士们来说,显然能够减少他们的思乡之情。

让将士们酒肉管够,全城举办篝火宴会,迎新去旧,这也能够凝聚人心。

虽然在前几天,韩烈提出的拿下襄阳城,回家过大年口号,有些迟了。

但对于现在已经抵达襄阳东门外,白河南岸的万骑军,神机军,神武军来说,还是起到不小的激励效果。

前线的三军将士,无法向在枣阳城内的亲卫营一般,享受着酒肉管饱的快乐。

但除夕夜当天,白河南岸的三军人马,联营十余里,点燃了如星辰般耀眼的篝火,共同庆祝了一个格外的新春佳节。

这一次,三军齐聚南岸结营,韩烈依旧任命了张名振为主帅,罗平安、崔定国为副帅,共同协助作战。

白河南岸营地,几乎与襄阳隔河相望。

间隔不足十里距离,隆冬时节的白河,河水虽然冰冷,但枯水期的白河,河面仅有两三百米,很多河段水深仅有一米不到。

白河发源于南阳府,途径唐河、新野流入襄阳府,故而又叫唐白河。

在春夏汛期时,这条河流的河面,最宽处达到两千米,水深可达十米。

这也是襄阳城东门外的重要屏障。

而襄阳城的北门和西门外,则有汉水绕城而过,从而形成一座内陆大城,三面环水的结构。

这也是襄阳易守难攻,加上扼控南北的地理条件,从而致使襄阳自古以来,成为天下最重要的军事要地之一。

襄阳在历代争霸之中,是仅次于中原东西二都,也就是长安、洛阳的军事要地。

军事地位与东面的徐州,可并称天下双子星城般的存在。

地处白河前线的各军将士,虽然举行了盛大的苟活迎新晚会。

但却没能喝上酒,毕竟身处战场,喝酒无疑存在巨大风险,一旦喝醉,敌人发动袭击,那就是要命的。

为此,张名振,罗平安,崔定国三人,严厉饮酒,并且带领众将,在各自的营地亲自巡视,参与将士们的篝火晚宴。

“弟兄们,今天是元日节,我知道大家肯定都想家了,尤其是有家室的兄弟,肯定更想回到家中,孩子老婆热炕头。”

“说实在,我张名振也是这么想的。”

来到中军营地前的张名振,扬声开始了他的讲话。

“但是,我们是军人,军人的使命是什么?”

“是保家卫国,是保卫我们国家不被外敌入侵,是保护我们的家小不被敌人杀戮凌辱。”

“这一路走来,大家想必有目共睹,建奴鞑子烧杀抢掠,致使无数的乡民,饱受战乱之苦,妇女被凌辱,家园被毁坏。”

“这样的惨剧,是我们国家的耻辱,是我辈军人的耻辱。”

“国仇家恨,必须用血才能洗清。”

“今天,不单单是你们,在这战场外庆祝佳节,大将军也在我们身后的枣阳城内,最迟后天一早,他就会赶到大营。”

“他将会率领我们,攻克襄阳城,杀光城中的建奴鞑子,为我们的同胞报仇雪恨。”

“还有,我要告诉你们,现在整个荆襄大地,有二十万兄弟跟我们一样,风餐露宿,庆祝新年。”

“还有十万民夫兄弟,在路上奔波,为我运输钱粮。”

“为了胜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勇往向前,不破襄阳,誓不罢休。”

张名振的这番演讲话,不是他临时起意的,而是神机军的监军使顾炎武写的演讲稿。

并且传达给了各营参将,现在每个营地内的将军,都在声情并茂的演讲,鼓舞三军将士,坚定信心,勇往向前。

白河南岸仅十万大军,联营十几里,点燃的篝火亮如星辰。

白河北岸的襄阳城头,因为平原的地貌,站在城头之上,远远看去,南岸的明军大营,篝火点点,照耀了半个天空。

尤其是营地内,不断传来的呐喊之声,引得城头上守军,时不时注目。

问询赶到城东城楼上的豪格,吴三桂,尚可喜,索尼、鳌拜、沈志祥等一帮清廷大将,看着眼前的情景,脸上无不是泛起了一抹凝重。

反观城头之上,十几万守军人马,因为准备不足,加上建奴鞑子,对于汉人的元日节并不重视。

因为刚刚入关,满洲女真人有自已的祭祀萨满节日。

所以对于汉人的元日节,元宵节这些传统节日,这会几乎不怎么关心,一直到天下统一,汉化过后的女真人,才正式过上了汉人的元日节,也就是传统的新年。

豪格作为满清肃亲王,他本身就讨厌汉人,是一个坚定的女真建奴思想的捍卫者。

在他眼里除了女真人外,无论是蒙古各部,还是汉人,包括渤海人,亦或者辽西半岛的朝(鱼羊)李氏王朝,那都是下等人。

这也是豪格不得人心,失去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皇台极称帝时,把金国改为大清国号后,满清朝廷之上,汉人的地位和官职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汉军八旗的兵力,比满洲八旗多了几倍,汉军旗的都统大将,更是成为满清的主力。

而在朝堂之上,范文程,宁完我,罗锦绣,鲍承先等人,无不是受到重用,成为朝堂宰相级别的人物。

豪格性格残暴,对待汉人打骂鄙夷,早已经人尽皆知。

这样的人在汉人文官之中,包括汉人武官之中,其实都不得人心。

这些汉人虽然没有左右皇帝人选的权利,但他们却可以左右朝堂那些女真贵族的能力。

就拿眼下的情况来说,襄阳城内的清军,总兵力高达十三万,另外还有六万裹挟的青壮,以及城中的二十万汉人百姓。

而满洲和蒙古将士只有三万余人,他们不过元日节也就算了。

可对于几十万汉人来说,元日节那可是他们的传统节日啊。

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这样重要的节日,几十万汉人无法庆祝,百姓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只能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城头城内的汉军将士,也只能吃着残羹剩饭,这样的日子,原本忍忍也就算了。

可城外的明军营地是什么情况呢?

近十万人马,参加篝火宴会,热闹非凡,而且时不时还有汉家的歌声传来。

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熟悉的汉家歌声,时不时地传到城头守军耳中,对于这些在除夕夜,还过的冷冷清清汉军将士来说,显然是巨大的心灵情感打击。

“孙哥,俺想俺爹娘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城墙内一处避风口,十几名值守的汉军士卒,小声的说起了家乡话。

这支十一人的队伍,是一什人马,他们都是山西人。

“小杨,别多想,能活着就好。”小杨口中的孙哥,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大汉,他原是宣府的明朝世袭军户。

李自成入京前,宣大总督王继谟退守京师途中被义军所杀,他成为大顺军俘虏,后来李自成败北,他又跟着投降了满清。

这样的情况在明军之中,尤其是边镇明军之中,是十分普遍的情况。

对于这些底层士兵来说,正如孙哥所说,能活着就好。

“唉,大明怎么就亡了呢?前些年虽然苦,但好歹过年能够吃顿好的,跟家人通信联络。”

队伍之中,又有一人叹了口气。

这一声感叹,一下子引起不小的共鸣。

这一什士卒,都是底层边军出身,以前在边镇当兵,虽然也辛苦劳累,但好歹还算安稳,可现在呢?

从宣府大同到关中长安,再到湖广,转战数千里,身边的兄弟,死了一批又一批。

现在连过个年,都只能吃残羹剩菜,这日子更没有了盼头。

城头上这个小队士卒的抱怨声,不过是襄阳城内的汉军缩影。

十几万汉家将士,这一刻心底无不生出了怨恨之情。

东门城楼之上的吴三桂,虽然没有听到将士们的抱怨和议论声。

但白河南岸明军营地内,不断传来的汉家歌声,却让他的脑海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个成语。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垓下之围……”

脑海之中不断冒出不好想法,让吴三桂的脸色,愈发有些阴霾。

而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豪格,却突然冷声道。

“明军这般狂欢,实在欺人太甚,不还以颜色,岂不是让明蛮小觑我等?”

“平西王,是不是派兵突袭一阵?”

被豪格突然点名的吴三桂,眉头微皱,连忙拱手托词道。

“肃亲王殿下,今日是除夕夜,我汉家先祖留有祖训,年初一杀生见血不吉,还请殿下明鉴。”

“平西王这是畏战啊。”豪格不满的回了句,转头看向鳌拜。

“你怎么看?”

“奴才认为可行。”鳌拜圆滑的应道,但紧接他话锋一转。

“不过,这个时候明军士气正盛,必然有所防备,突袭未必能够得手,奴才认为在黎明前夕,发动突袭更为妥当。”

索尼这会也附和道:“明军今日狂欢,必然有所防备,但狂欢过后,必然疲惫,黎明前发动突袭,即便无法取胜,也不会陷入困境。”

豪格想了想随即点头:“那就这么办,你二人部署一下,希望天亮后能够收到你们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