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军令还没传达,袁宗第率军离开南漳,往郧阳方向而去,显然与军令有悖。
这让他也一时也有些难办了起来。
李师膺没有听出马进忠话中之意,但监军使章旷却听出来了。
作为朝廷的监军使,韩烈亲自任命的人选,他自然不希望看到武将之间产生内讧。
当下他遂站了出来。
“李参将,忠烈营如今还没接到军令,开拔郧阳,并不算违令。”
“你可以前往追赶,查明忠烈营进军的原因,并传令大将军的军令。”
“我部可以分一部分兵力,前往南漳接防。”
“章大人所言有理,那就这么办,本将先行告辞。”李师膺想想认为章旷所言有理。
待李师膺走后,王允成有些不快的说道。
“章大人,我军原本可以在宜城休整,你这一插嘴,将士们又要奔波,还要为忠烈营擦屁股,这不是让弟兄们吃苦受累吗?”
头戴冠帽的章旷,身穿一袭绯红色官袍,腰系锦带,悬挂一柄佩剑。
面相方正,目光清明的他,眉毛一挑,看了眼王允成,随即又看向马进忠道。
“马总兵,忠烈营于我们忠信营都是朝廷的军队,作为友军,相互配合支援,这难道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吗?”
“难道就因为忠烈营移防,请求我们配合,我们就觉得吃亏了?”
虽然章旷没有军事指挥大权,但马进忠却不敢小觑章旷。
章旷又直接上奏朝廷和上书大将军的奏事权,对他们这些将领又有监督权。
最重要的是现在忠信营,前后左右中五营,中军营已经被卢鼎把持。
左营参将瞿良才,右营参将吴学礼,因为是韩烈安插的将领,这三个人现在不受控制,完全站队章旷一方。
他身为主将,只掌握了后营参将白良辅一营。
而身为副将的王允成,则掌握了前营参将武自强一营。
也就是说现在的忠信营,章旷的话语权,实际比他和王允成都高。
“王副将,章大人所言甚是,由你率领前营人马,前往南漳驻扎,我会让后营调拨粮草支援你。”
马进忠这一开口,王允成虽然心中怨气,但也只得拱手应道。
“卑职遵命!”
心怀怨恨的王允成,率军进驻南漳后,为了敛财,开始大肆搜刮百姓,公开派兵对南漳城内的富豪官绅抄家。
因为王允成的军令,武自强更是带兵公然抢夺妇女,拉入营地欺凌,导致城中百姓民怨沸腾。
短短几天时间,南漳城内被他搞得乌烟瘴气,百姓争相逃离。
全营六千兵马,人人松懈怠慢,导致城防形同虚设。
而就在这个时候,索尼、沈志祥带领的先行从武昌撤离的后勤人马,已经进驻襄阳城。
接到这个消息,索尼立即叫来从荆州撤回来的佟养和,金励、惠登相,以及驻守襄阳的定南将军佟图赖。
“肃亲王不日即将退回襄阳,但如今襄阳外围的南漳,宜城却被明军占领。”
“郧阳总兵王光恩,因为朝廷要收编他的兵马,眼下也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而且,根据可靠消息,明军另一支部队,已经往郧阳而去,据我推测,他们应该是去接应王光恩去了。”
“如今我军主力未至,同样明军主力也还远在随州境内。”
“我们必须抓住时机,稳定襄阳城防,打一两场胜仗,振奋军心士气。”
“南漳城内反叛的王允成,在城中倒行逆施,百姓怨恨出逃到了襄阳。”
“这是我们的机会啊。”
“金励,惠登相你们二人率领本部人马,立即向南漳进发,若能收降王允成最好,若不能收复,趁势夺下城池。”
“佟养和,你率抚标营总兵杨文富,前往郧阳城,协助巡抚潘世良,把王光恩兄弟拿下,就地斩首,收编其帐下人马。”
清瘦的索尼,别看瘦弱,但一双眼神,却是格外的有神。
此刻,他代行豪格军令,以启心郎,护军统领的身份,节制襄阳军阵大权,堂下一众将领,无不是对他恭敬有嘉。
“喳!”
索尼虽然现在人到中年,在朝堂的官职一职不大,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力不行。
而是此人更擅长内政,而满清立国之初,军功才是封赏升迁主要途径。
这一次,豪格让他先行返回襄阳,主持防务,独当一面。
他立即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
此刻的襄阳城内,虽然只有三万五千人马,但他却毫不犹豫调拨金励、惠登相率军两万出击南漳。
又安排佟养和,杨文富率领一万人马,直奔郧阳。
而他仅仅留了五千人马,驻守襄阳城。
另一边,李师膺离开宜城之后,一路快马加鞭,于三天之后才在房县,追赶了袁宗第率领的忠烈营。
房县隶属郧阳府,而在明朝郧阳设有巡抚衙门,相当于湖广巡抚衙门派出的一个独立机构。
历史上的弘光元年,李自成败退关中,南下湖广时。
李自成帐下将领王光恩,王光泰兄弟,投降了当时的明朝郧阳巡抚徐起元。
而在阿济格南下湖广追击李自成时,徐起元和王光恩率领郧阳的两万人马,投降了阿济格。
徐起元后来调回了京城任职,王光恩被任命为襄阳总兵。
但是,接替徐起元的郧阳巡抚潘世良,因为与王光恩不和。
加上这个时候,原大顺军制将军刘体纯,吴汝义等将领,率领的一支军队盘踞在神农架山区抗清。
王光恩兄弟多次征讨,皆失败而回。
潘世良遂上报朝廷,构陷王光恩兄弟与叛军勾结,有反叛的嫌隙。
为此清廷下令逮捕王光恩入京问罪,并派了新的总兵杨文富,副将漆尚友准备收编王光恩的部队。
清廷的这个举动,彻底逼反了王家兄弟。
王光恩兄弟数人,虽然王光恩为长兄,名义上是这支军队的统帅。
可实际上这支军队的核心领导人却是王光泰,也就是王光恩的二弟。
王光恩兄弟,早年跟随李自成反明,与制将军刘体纯,又叫刘二虎也算得上是老相识。
而刘体纯作为大顺朝的制将军,身份地位与袁宗第,刘芳亮等人相当。
与李自成还是延绥老乡。
自李自成败亡后,他率领一支残部,在神农架山区周边各县,坚持抗清反明,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却依托神农架山区地形,坚强的生存了下来。
历史上的刘体纯,王光泰后来与袁宗第他们汇合,成为著名的抗清队伍,被称之为夔东十三家。
那么,此刻袁宗第、党守素他们为何率军,匆匆西进赶到房县呢?
原因就是他们接到刘体纯,吴汝义的消息,得知他们屯驻在房县、竹山境内的神农架山区。
作为昔日的袍泽战友,袁宗第、党守素他们如今归顺大明。
得知昔日袍泽旧友在房县、竹山,他们自然希望拉彼此一把。
当然,除了私人交情外,也是公事需要。
刘体纯手下有数万人马,如果能够拉拢招降,那么对攻取郧阳,攻打襄阳,都是一大助力。
李师膺赶到房县后,先是见到了随军的邵苓芝,在他的引荐下,又见到了监军使杨文荐。
“李参将,现在情况有些复杂,刘体纯、吴汝义他们的军队,分散在房县,竹山,竹溪各县山区。”
“袁总兵亲自去了竹山见刘体纯,党副将去了竹溪,刘芳亮也出城进山招降义军。”
“现在只有王进才、谷可成几位将军在城中。”
虽然见到邵苓芝时,李师膺已经知道情况。
这会听到杨文荐再次说起这个问题,李师膺皱眉道。
“能不能通知他们回转?大将军军令不可违,若耽误大将军收复襄阳,这可是大事啊。”
杨文荐摇了摇头:“短时间很难联系上,而且本官认为,若能收降这支义军。”
“也可以壮大我军实力,对于我们收复郧阳,也大有裨益,同时并不会耽误襄阳之战。”
“李参将请看,郧阳位于秦岭南麓,襄阳后方。”
“我军若是收降了此地义军,顺势夺取郧阳,再率领大军出均州,过上津直插谷城。”
“如此,则可合围襄阳,到时候襄阳腹背受敌,地理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还请李参将,能够辛苦一趟,向大将军当面呈报我军意图。”
“料来以大将军的高瞻远瞩,必然会同意我们的部署。”
“而之所以派将军前来,想必也是大将军并不知道郧阳的情况。”
杨文荐的一席话,说的有理有据,让李师膺一时也有些犯难。
“李兄,杨监军的部署,我是同意的,我来担保,如果大将军怪罪,由我一力承当,你先回去禀报?”
邵苓芝以湖广总兵衙门副将身份,督军在忠烈营,这段时间与杨文荐,袁宗第等人合作默契。
而且他也认同大家战略部署,故而出口作保道。
“既然邵兄也认为可行,那我立即返回去吧。”李师膺想了想,随即点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