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王燮监军李自成的问题(2 / 2)

正如他口中所说,他今天就是以晚辈身份而来。

论年龄他与李来亨一般大,时年也不过二十五岁。

高桂英虽然只比他年长十岁左右,可论辈分人家是李来亨的祖母。

即便韩烈与李过,平辈论交,辈分也低一头不是?

“大将军是贵客,身份高贵,民妇万万不敢高攀。”

高桂英见韩烈态度谦和,长相俊朗,目光明亮,笑容温和,宛若阳光青年。

虽然对韩烈感官不错,但她也没敢托大。

韩烈这会暗暗打量了一眼高桂英,虽然容貌长相算不上出众,身材更是显健硕,但身上那股气质,却是与众不同。

都说绥德的汉子,米脂的婆姨。

米脂长大的高桂英,常年随军征战,那张圆润的脸庞,五官虽然精致,但皮肤明显有些粗糙,肤色透着小麦色的暗黄黝黑。

这无疑是一种健康之美。

单论容貌来媲美的话,韩烈家中的夫人,一个个都要比她漂亮。

但身为闯王的夫人,大顺的皇后,高桂英身上的气质,却又要高贵不少。

“大将军请!”

“夫人请。”

行礼过后,高夫人主动欠身礼让,韩烈也连忙礼让,彼此都表现的很谦让。

走进驿馆大门,进入大厅的韩烈,一脸佩服的赞道。

“高夫人帐下女卒,个个都是巾帼英豪,让我想起李岩之妻,红娘子帐下的娘子军。”

“大将军谬赞了,民妇帐下这些女卒,都是穷苦孩子出身,可比不上红娘子手下的娘子军。”

高夫人显然认识红娘子,但在说到红娘子时,她脸上的表情也并没有多少变化。

当年李岩,贺锦兵败归德府,投降了明军。

李自成虽然恼怒,但对于李自成当年的实力并没有多少影响。

如今时过境迁,高桂英也早就释然。

“高夫人自谦了,闯王这些年南征北战,夫人坐镇中军,稳定军心,安抚人心,功绩有目共睹。”

“闯王虽然有覆明之罪,但他在最后关头,率众坚决抗清,与建奴鞑子浴血奋战,站在民族的大义上,这是有功的。”

韩烈控制着谈话节奏,把话题引到李自成身上,并对他的功过,做出了评价。

目的就是宽慰高桂英之心,也是安抚大顺军将士之心。

李自成做了十几年反贼,还攻陷了京师,必死了崇祯,这个罪名不洗清。

高桂英和大顺军的将士,心中难免会有一根刺。

这也是韩烈此行拜访高桂英的目的,那就是把问题说开,双方达成一个共识。

“大将军此话怎讲?”关于李自成的问题,也是高桂英关心的问题。

同样李过,高一功他们投降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经过多次讨论。

虽然李自成如今死了,可做过的事情如果没有定论,这事就如鲠在喉。

那一天再拿出来,对于他们来说,那也是要命的事情。

历史上的李过,高一功他们缩在夔东抗清几十年。

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南明永历朝廷的调遣,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独立抗清。

就是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官职,但没有交出兵权,也没有入朝觐见,典型的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

同样朝廷对他们也明显不信任,当时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对于他们的防范之心很大。

不但克扣钱粮,也不肯接纳他们。

这就导致力量不集中,双方各自为战,最终何腾蛟丢掉湖南,导致清军长驱直入,进入广东广西,把永历王朝逼向了云南。

这些都是双方互不信任,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在南明永历初年,李成栋在广东反清,金声桓在江西反清,局面一度好转。

如果当时南明朝廷,能够重用李过,高一功他们,收复湖北,把湖广,江西,巴蜀连成一片,即便无法北伐中原。

国祚也一定能够延续更长,巩固住长江中上游,保留半壁江山的局面。

“我有一个提议,那就是夫人您站出来,号召天下义军,归顺朝廷。”

“同时承认闯王李自成归顺朝廷,去掉大顺国号,皇帝身份,向朝廷请罪。”

“再由朝廷追封李自成为归义公,明确他前半生叛乱之过,尊崇他抗清大义之功。”

“朝廷封赏夫人为归义公正一品诰命夫人,赐予归义公府宅和荣誉地位,归义公爵位可由李过将军继承,并一直传下去。”

“原大顺军将领,以及军队,过往不究,愿意归顺朝廷的,朝廷授予官职封赏。”

韩烈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倒是让高桂英有些出乎预料。

虽然这么做,对于李自成的功过事迹,身后之名,必然有不小的损伤。

但对于活着的大顺军将士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自成毕竟建国称帝过,如果不明确定位他的问题,无论是朝廷和大顺军残部将士,都是一块心病。

“容我想想,我需要跟李过和一功他们商议一下。”高桂英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表示需要商议一番。

“此事不急,高夫人可以考虑好再给我答复。”

韩烈理解的点点头,接下来二人又聊了一些军队和生活所需问题,这才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