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江西和两广的人事(2 / 2)

在钱肃乐的宣布下,正式确定了江西军政大权地位,由他和陈子龙主导,其他人必须听令行事。

而江西的清廷方面,刘武元在南昌就职,出任江西巡抚,金声桓出任江西总兵,负责肃清江西抗清的明军人马。

金声桓投降后,虽然获得江西总兵之职。

但清廷却只给了他一万人马,职务上也只给了一个总兵,这多少让他有些失落。

金声桓的目标是江西提督,兼管江西军政大权。

很显然,作为一个降将,清廷对他的忠诚度,仍然有所怀疑。

好在在瑞昌,南康讨贼时,金声桓收降了原李自成帐下的王体忠,王得仁所部,兵力扩充到三万余人。

随后,金声桓在王体忠,王得仁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了临江,袁州,吉安,抚州四地,兵力扩充到了五万人。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四地大肆搜刮,掠夺了江西士族积累了二百年的财富。

总计获得钱财足有两千万两白银,也因为这事,为今后的祸乱埋下了伏笔。

皇帝以日代年守孝,这也是一种守孝制度。

先帝弘光朱慈烺葬礼结束后,作为弟弟继位的永王朱慈炤,带头除去孝服,朝廷上下也正式进入新的轨迹。

至于年号永历,是韩烈提出来的。

因为先帝朱慈烺莫名其妙用了弘光年号,结果走了历史弘光老路,一年时间就身死国灭。

以至于当时有朝臣,提出隆武,绍武这些年号时。

韩烈便态度强烈的反对了,启用了南明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年号永历。

事实证明,永历年号,果然阻止了隆武的发生,也间接断了绍武年号的出现。

至于历史上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会不会登基,韩烈现在也无法预测。

但是,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出现,韩烈八月初一的大朝会上。

上奏了一封奏疏。

那就是招桂王朱由榔入朝,同时改封鲁王朱以海为卫王,就藩嘉兴府。

正好当时被免职的福建巡抚张肯堂和苏观生入朝。

韩烈同时举荐了张肯堂出任两个总督,苏观生为广东巡抚,瞿式耜为广西巡抚,免去丁魁楚两个总督职务,调回京师另有任用。

除了这番安排外,何腾蛟也被任命为湖广督师,堵胤锡被任命为湖广巡抚,负责湖南军政事务。

至于更远的云贵川三省,朝廷现在鞭长莫及,韩烈的手也伸不过去。

大朝会结束,张肯堂和苏观生来到大将军府答谢。

“承蒙大将军器重,下官特来感谢提携之恩。”

张肯堂时年已经五十五岁,他是天启五年(1625年)的进士。

松江府人氏的他,也是东林一派的人,但他不是一个空谈之人,历官二十载,多有政绩。

历史上南明弘光,隆武两朝覆灭后,他携带族人投奔鲁王朱以海,矢志抗清,最后举族战死舟山。

“载宁先生客气了,您是先贤,你在福建为官多年,政绩斐然,有目共睹,今后大明和陛下,还要多仰仗你才是。”

“这些年来,朝堂内外,党同伐异,这很不好,地方上流官土吏现象严重。”

“我为国举才,希望您到达广州后,与雨霖先生,还有瞿式耜紧密配合,把两广经营成我大明的大后方。”

“不但要治军,也要抚民,更要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多为百姓谋福利。”

在韩烈的殷勤嘱托下,张肯堂和苏观生也是感动不已。

虽然论起年龄,张肯堂和苏观生做韩烈的父亲都绰绰有余。

但面对韩烈时,这两个当朝名臣,进士官身的二人,却是身体坐的笔直,神情更是恭敬有嘉。

“载宁先生你家在松江府,一年难得回来一次,这次就回家探亲休息半个月再出发。”

“雨霖先生你是广州人,这次回乡担任父母官,也是衣锦回乡了。”

“你可以先行一步,前往广州赴任。”

“路线就走浙江,福建,沿海驿道,我会安排锦衣卫的力士,护卫你们南下。”

“沿途驿站官府,你们也可以盘桓居住。”

“丁魁楚在两广任上,还算恪尽职守,正常交接完职务,告诉丁总督不必担心,朝廷和我都不会秋后算账。”

“大将军仁义,下官佩服。”张肯堂和苏观生躬身一拜,由衷的表达了敬服之意。

说实在对于韩烈这么一个青年,把持朝政,二人之前多少有些轻视。

但经过这一次促膝交谈,二人都对韩烈大为敬佩。

就吏治、军政等事务,韩烈不但能够侃侃而谈,还能针对时弊,提出解决方案。

这就让二人佩服不已。

当天晚上,韩烈在大将军府,招待二人吃了一顿家宴。

吃过晚饭,韩烈亲自送二人出门时,又亲切的拉着二人的手说道。

“这两辆马车,以及拉车的四匹马,还有车夫都是我挑选出来的,车上还有一些路费。”

“在此祝二位大人一路顺风,保重身体,后会有期。”

面对韩烈的如此深情厚谊,二人都是感动不已。

“大将军大恩,下官等感激不尽。”张肯堂和苏观生再次行礼拜别。

“大将军保重!”

“保重!”站在大门口的韩烈,深深一拜,目送马车消失在夜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