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瓦解郑家的计谋(2 / 2)

于是朱大典就萌生了拥立之意。

在与郑芝龙商议之下,郑芝龙认为可行。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向来敢于冒险,深谙奇货可居的道理。

但是二人的密谋,很快就泄露了消息。

不但遭到巡抚张肯堂和巡按苏观生等人的反对,就连郑鸿逵和郑森也反对。

唐王朱聿键也坚决反对,因为这个时候,新帝永王登基的消息,已经传到福建。

面对大家的集体反对,郑芝龙一时也有些犹豫。

朱大典也是惶恐不安,正在二人举棋不定之际。

万元吉和卢力赶到了福州。

当接到诏书时,郑芝龙和朱大典都有些喜忧参半。

因为他们都升官了,朝廷还免去了昔日与他们关系不和的张肯堂和苏观生职务。

“郑侯爷,恭喜啊,一家五人封爵,这可是光宗耀祖啊。”

朱大典得知郑芝龙一家,两人封侯,三人封伯时,便知道这是阳谋。

故而来到郑家道贺。

没错,郑芝龙被封为南安侯,提督福建军务总兵官。

其弟郑鸿逵被封为长乐候,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

其三弟郑芝豹被封为永安伯,福州总兵官,其子郑森赐国姓,封为建昌伯,锦衣卫同知,福建都司总兵官。

其侄子郑彩,被封为福安伯,水师营总兵。

这份荣宠,在大明一朝,也没有过。

郑芝龙虽然是个海盗头目,但他还真没有想过,自个要做皇帝。

在他的骨子里,能够封侯拜爵,已然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朝廷如今的封赏,对于他来说,已经满足了他最大的野心。

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拥立朱聿键为帝,也不过是一个侯爵。

如今朝廷封赏他为南安候,把他的家乡南安县,给了他做封地。

而他现在也已经五十多岁,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要是搁在二十年前,他或许会再想进一步。

但现在嘛,享受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总督不也是荣升部堂了吗?”郑芝龙笑呵呵的回了朱大典一句。

不等朱大典开口,郑芝龙继续说道:“唐王改封越王,明日即将启程,前往绍兴就藩。”

“今后这福建啊,就是你我二人说了算。”

“还望朱总督多多关照啊。”

郑芝龙这么一说,朱大典便明白,对方被朝廷封赏诏书收买了。

“郑侯爷说笑了,您是提督总兵官,以后我还要多仰仗您才是。”

苦笑一声的朱大典,原本还在想,若是郑芝龙仍然坚持拥立唐王登基,那他就跟着对方干。

但现在嘛,郑芝龙既然没有了这个念头。

多说无益,他现在只想收拾行李,辞官返回浙江故里荣养天年。

朱大典终久是个有气节之人,至少在抗清一事上,他态度坚定,誓死不降,最后全家死守金华,为国捐躯而死。

朱大典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从郑芝龙府邸回到总督府,朱大典便下令道:“来人啊,把马銮押解回京,交给有司审理。”

“吾儿,收拾行李,准备回乡。”

听到父亲的话,朱万化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

“父亲,朝廷不是刚晋升了您职务,怎么突然要回乡?”

“此时不走,来日你我全家,必死无疑。”

朱大典挥退左右,郑重的对儿子说道:“我等阴谋拥立唐王一事,早已经泄露,朝廷没有治罪与我,无非是不想与郑芝龙大动干戈。”

“如今朝廷分封郑家子弟,郑芝龙坦然受之,这是取死之道。”

“你我再不知进退,以后必然要给郑家殉葬。”

“现在我辞官回乡,托乡党祁彪佳,张国维等人说和一下,来日未必不能再或起复。”

“郑芝龙为人跋扈,郑家子弟卖官鬻爵,把福建当做自家封地,本地官绅士卒,无不对郑家子弟怨愤。”

“前朝内阁大学士蒋德璟,黄景昉如今皆赋闲在家,陈洪谧,林欲辑也在福建,他们这些人对郑家都不满。”

“我准备向朝廷举荐这几人,出任巡抚军务事宜,分化对抗郑家,也算是这一年来,弥补我的过错。”

朱大典虽然在弘光一朝,依附马士英,但他与阮大铖却是死对头。

这也是他当初不愿意留朝,而外放闽浙总督的原因。

因为被打上阉党身份,他也不得不听命马士英这个首辅。

如今马士英定罪入狱,他失去了靠山,也就对官场没有了什么留恋。

朱大典一家,举家封官挂印离开福州的消息。

让郑芝龙震惊不已,他实在想不通,朱大典明明升官,却为何还要辞官归隐。

不过这事倒也没有让他过份纠结,朱大典的离任,相反对于他来说好事。

从此以后,福建就彻底是他一家独大,再也没人能够制衡他。

然而,郑芝龙还没有来得及高兴。

他的弟弟郑鸿逵,儿子郑森却兴冲冲向他请辞而来。

“大哥,我与大木商量好了,即刻奉诏,率军出福建,分兵前往赣州的瑞金,和建昌府。”

“为我大明效劳,为陛下尽忠。”

看到二人一身戎装而来,一脸坚定的态度,郑芝龙气的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