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关于新帝的人选讨论(2 / 2)

韩烈在说到这话时,态度十分的坚决。

这次他带兵入京,可是有绝对的权威整顿朝纲,因为他已经准备动刀子。

谁要敢不臣服,他就拿谁开刀。

“大将军行事果决,卑职佩服。”杨廷麟恭维之余,沉声问道。

“那左良玉起兵之事如何应对?”

韩烈很想说,左良玉命不久矣。

但这个时候,他不能直接说出来,不然也太惊世骇俗了。

历史上的左良玉,就是死在五六月份的长江之上,如今历史滚滚大势,显然正在前行,左良玉必然命不久矣。

“这事好办,操江水师提督徐允爵,副提督赵之龙手中不是有三万水师吗?”

“让他们率军前往安庆府坐镇,先让他们去试试左良玉实力。”

“左良玉不是号称八十万大军嘛,他们要是连操江水师的人马都打不过,又有什么自责清君侧呢?”

韩烈一脸傲然的说道:“待伯雅先生接任兵部尚书后,立即把江南四镇人马整合起来,我要重建操江水师提督营。”

“徐允爵,赵之龙这样的勋贵子弟,没有资格统率我大明水师。”

“我听说武状元翁之琪,颇为知兵,此人若是可以为我所用,就让他来提督操江水师营。”

韩烈能够一口气,做出如此安排,自然不是张口就来。

而是对于京城局势,他早就摸清楚。

就拿操江水师营来说,军中的总兵贺大成,参将陈可立,张应梦几人,可都是他安插的人。

还有京营大教场提督刘肇基,总兵牟文绶,这支兵马,虽然不是他的人,但却是史可法可以调动的人。

韩烈准备入京之后,把庐州总兵翁之琪调入京营担任提督。

让刘肇基,牟文绶率领京营去庐州担任总兵,二人进行位置对换。

如此一来,南都的两支人马,尽数出局。

他韩烈就可以从容,接管整个京城防务。

“大将军此计甚妙,长江水道,下官没有把握,但是安庆由我从山东移防时,带来的两万天雄军坐镇。”

“总兵黄斌卿,副总兵蒋云台,都是知兵之人,又有安庆巡抚刘汉儒在,城池绝对丢不了。”

孙传庭这时接话道:“左良玉号称水陆大军八十万,但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五万,其中精兵更是不足五万。”

“而且据我所知,李自成的败军,已经占领武昌,左良玉退守九江,谋夺了江西之地。”

“如今起兵说是清君侧,实际不过是担心李自成来攻,想要退守江南罢了。”

“真要占领了安庆,池州,太平,庐州四府,他不一定敢向南都进军。”

“左良玉这个人胆小怯弱,他要有桓温的野心和胆略,又岂能丢了武昌,把湖广拱手让与李自成?”

“此人不过是投机取巧的兵贼,不足为惧。”

“若不是如今朝局混乱,下官自请镇守安庆,足以震慑此人。”

对于左良玉,孙传庭却是不陌生。

当年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负责讨贼时,左良玉就是湖广总兵,可他的表现在孙传庭看来,比起当年的虎大威,猛如虎只能用胆小如鼠来形容。

孙传庭对于左良玉的评介,韩烈是认可的。

都说虎父犬子,可左良玉父子,就是典型的犬父犬子。

左良玉最大的本事,就是他有着狗一样灵敏的嗅觉,以及逃跑的速度。

自崇祯年间来,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起义,到李自成,张献忠祸乱关中,河南,湖北,跨度长达十几年,伴随了整个崇祯一朝。

为征讨李自成战死的督师尚书,先后有杨嗣昌,傅宗龙,汪乔年等等数人,因为讨伐不利,革职查办的督抚,更是多达十几人。

包括孙传庭也在其列。

至于战死的总兵,那更是多达百人之多,著名的曹文诏,猛如虎,虎大威,孙应元,周遇吉都是死在了义军手中。

然而,只有左良玉屡败屡战,不但活的好好的,还官越做越大。

如今的左良玉,不但被朝廷封为宁南候,左都督,提督湖广军务总兵官,更被加封为太子太傅。

可以作为一个武将,左良玉已经达到大明武将的顶峰。

他能够做到这样地步,显然是有些本事。

最起码在战场上,一旦打不赢就跑的本事,是没有人能够比的他。

所以把左良玉比作狗,可不是贬义词,反而是一种褒义。

毕竟在古代,狗可是忠义的代名词,而且是忠勇的代名词。

时年还不到五十岁的左良玉,南征北战近三十年,其中有一半生涯,都是在湖广讨贼,从而一步步做大做强,成为明末第一大名副其实的割据军阀。

五十岁不到的左良玉,占据湖广,实控江西北部各府州,手握三十万大军,对外号称八十万大军。

这样的实力,在任何时代,都有资格裂土封王,成为一方诸侯的势力。

然而,左良玉实际上,从未成为一方势力,在他的内部,先后出现多个掣肘大臣,先是吴甡,后是袁继咸,再有何腾蛟。

这三人都曾任湖广巡抚,牢牢的把左良玉的野心给压制住了。

从这方面来说,左良玉倒是一个有底线的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动手杀死他们任何一个人。

反而对他们特别礼敬,尤其是袁继咸这个湖广巡抚,更是被他尊敬有加。

京口渡驿馆内,韩烈和孙传庭正谈论左良玉之际,千里外的九江渡口内,拖着病体的左良玉,在左右众将的簇拥下,登上水师战船。

“全军听令,顺江而下,直发京师,入京勤王,清君侧,诛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