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封候拜将韩烈挂帅(2 / 2)

南都内阁衙门内,随着韩烈再次拒诏,高弘图等人心中已然明白,韩烈这是在待价而沽。

也是在效仿古人养望,塑造自已的清名。

“还能怎么办?继续请陛下下诏吧。”

姜曰广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沉声回了王铎一句。

“可不是嘛,现在京城之中,已经开始传唱起了‘天下苍生望韩烈’的歌谣。”

“大有韩烈不出,天下危亡在即之感。”

高弘图也是面露讥讽的说道。

“好一个以退为进,韩庆之当初离京之时,只怕就已经算到了今天这一步。”

倪元璐面色严肃的说道。

“这一次诏书再传,若不能满足他的心愿,他必然还是不会出山。”

“而且他一定会放弃徐州,退往东海,让建奴南下。”

“三辞三让,以绝天下之谤。好个韩庆之,这政治手腕,堪比老狐狸啊。”

倪元璐这话一出,在座的几个大学士,哪里还会不明白,敢情这一切,不过是人家玩的手段。

他们这帮人高居庙堂,自以为得计,结果只是手中算计的棋子罢了。

“诸位阁老,国家兴亡之际,当以国祚为重,既然韩庆之有力挽狂澜的手段,为何不能打破祖制,请韩庆之出山呢?”

东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何瑞征在马士英的示意下,沉声而起。

“请命赐还韩烈长平侯爵位,敕封太傅,总督山东,漕运,凤阳三镇等处地方,赞理军务,节制各镇兵马,兼理粮饷,河道,屯田事务。”

“拜征虏大将军,提督节制山东,河南,河北,江淮各镇军事。”

何瑞征这话一出,高弘图脸色一变,刚要反驳的他,却见马士英站了起来。

“王首辅,下官以为何阁老提议有理,当此危难之际,理应打破祖制,而不是墨守成规。”

“如今的大明,与昔日的东晋局面,何其相似啊。”

“淝水之战前,东晋朝廷上下,若不是大胆启用谢安主持军务,岂能打败前秦大帝苻坚的百万大军?”

“又怎么可能延续东晋的百年国祚?”

马士英以东晋相比如今大明局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向来没有主见的王铎,迟疑的看了眼倪元璐和高弘图几人。

“国事为重,我同意。”倪元璐是个务实的人,对于韩烈他的感官一直不错。

他也讨厌内斗,虽然他是东林一派的人,但他从来不为私人谋利,也不为派系谋私,这也是东林官吏数以千计。

唯独他一人在朝堂之上,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

因为一个人的公心,天下人有目共睹。

反之,钱谦益这样沽名钓誉之人,虽然名望大,可世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史阁老,你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亲自去传旨,代表皇帝去徐州督师吧。”

高弘图见倪元璐发话了,就知道这事他在反对也没用。

原因很简单,内阁七大阁臣,王铎是首辅,倪元璐是次辅,马士英,何瑞征,高弘图,姜曰广,史可法为群辅,相当于副宰相。

就这样来回拉扯了十天,玩了一套三辞三让把戏的韩烈,于十月二十五日,在徐州知府衙门大堂之上。

接受了史可法亲自宣读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有贤臣社稷安,朕闻韩爱卿,讳名烈,有安邦定国之才,特赐爵长平侯。”

“敕封太傅,总督山东,漕运,凤阳三镇一切地方事物,拜征虏大将军,提督节制江北各镇军务。”

……

“承蒙陛下恩爱,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皇恩。”

焚香沐浴过后的韩烈,身穿一袭布衣白袍,跪地双手接过御赐的飞鱼蟒服,以及官袍,印绶,绶带等物品。

郑重的向南叩首谢恩领旨。

“太傅,免礼起来吧。”史可法上前扶起韩烈,正色的说道。

“军情紧急,下官奉命前来督师,不知太傅可否详细说说情况?”

史可法除了带来了这封诏书外,还有一封他本人的诏书。

他以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身份,坐镇徐州监军,并手握御赐的尚方宝剑,有便宜行事的大权。

虽然论品阶,他比获得正一品太傅,超品的长平侯爵位韩烈低一等,可论起实权,手握尚方宝剑,大学士头衔的他。

实际权力却要比韩烈高一头。

对于这点,韩烈倒是毫不介意。

相比起来老狐狸高弘图和姜曰广来说,史可法实际就是一个迂腐的老实人。

时年已经四十岁出头的史可法,至今没有儿子。

这可是他的一块心病,历史上他收了一名叫史德威的将领为义子。

但作为儒家文官出身的他,对于门第传承却是看得很重。

对于史可法这样的‘老实人’,韩烈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史阁老请上座,容本官好好为你解惑。”韩烈早在半个月前,就做好了防御部署。

这会前线战事已经打响,可以说局势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