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凤阳城破卜从善潜逃(2 / 2)

“派人知会李岩将军,让我们向我们靠拢。”

“另外派人请示大将军,我军下一步动向。”

罗平安虽然只是衙役出身,但这几年跟着韩烈身边,他也是进步神速。

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个人气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火器营的将士,在他和李元忠,米继宗两个的严苛训练下,战斗力绝对是各军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流。

如今火器营的将士,因为扩编了京营的一部分士卒,人数已经扩编到一万七千人。

并且增加了前后两营,原京师东安门守将姚成,被任命为前营参将。

刘文昭被任命为后营参将。

罗平安不知道的是,李岩率领的忠勇军两营人马,这个时候已经抵达鱼台城外。

高杰军撤退之时,他就在城外,注视着高杰军的情况。

但他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率军悄然跟了上去。

同时下令,在丰沛二县境内,袭扰的左右二营,放开大路,不要与高杰军正面交战。

李岩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一路尾随,把忠勇军各营人马,集结起来,然后在徐州城外,给高杰来个致命一击。

现在李岩帐下的五营人马,他手中只有中军营和前军营。

左营人马在沛县,右营人马在丰县,后营人马在砀山。

人马过于分散,实力不足的他,自然不会轻易去冲击高杰的大军。

要知道高杰现在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退。

而且他手中还有四万人马,加上沿途的后军人马,兵力超过五万。

李岩帐下的忠勇军,各营结合起来,也只有两万人马,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这显然是不明智的行为。

高杰率领的兵马,从鱼台撤退到丰县之时,殿后的李本深,率领后军也赶了上来。

“舅父,敌人没有追上来。”

带着满脑子疑惑的李本深,忍不住问道。

“我军并未战败,舅父为何匆匆下令撤退?”

高杰看了眼帐下的众将,这才把李成栋送来的军报,向众人宣读了一遍。

听到卜从善全军覆没,马士英扶持福王登基的消息失败,他们再次被打上了叛贼的罪名。

帐下的众将,无不是表情各异,一时之间都有些心中发慌。

“大帅,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参将贺勇忍不住问道。

其余众将杨绳武,王之纲等人,也是表情凝重的看着高杰。

“慌什么,我们有十万大军在手,坐拥淮安,徐州重镇,有什么好怕的?”

高杰强作镇定,冷声道。

“大不了咱们就割据淮安,扬州,反正大明现在亡了,我们自立为王,又有谁能够奈我何?”

“舅父所言甚是。”李本深精神一震,连忙附和笑道。

众将闻言,也只能讪讪而笑,割据江淮,自立为王,这想法固然为好,但这可能吗?

“行了,都打起精神来,继续出发,先回徐州再说。”

高杰见众将情绪不高,面露不快的他,目光凌厉的扫了众将一眼。

各怀心思的众将,情绪低落的率军,继续出发。

将领低落的情绪,很快就影响了整个军队的士气。

经过几天的行军,高杰率领帐下人马,一路平安回到徐州城下。

这一天,正是四月二十六日傍晚。

四月二十六日这天,虽然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

但就是在这一天,位于山海关的一片石之战,宣告结束。

经历了十天的一片石之战,李自成亲率的大顺二十万主力,被清军十万人马击败。

李自成被吴三桂背刺,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远在凤阳的韩烈,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虽然撤离京师的时候,他在东安门外,提醒过李过,让他提醒李自成,小心吴三桂,不要与建奴决战。

但是这个劝告,显然并没有引起李自成的重视。

四月二十六日的清晨,徐州境内便下起了一场大雨。

虽然到傍晚时分,雨势逐渐变小,微风细雨之中,高杰率领的兵马,随着城池在望,整个队形也开始乱了起来。

在雨中行军一整天的将士们,眼见城池在望,马上就可以回到城中,连日来绷紧的精神,自然一下子松懈了下来。

然而,高杰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后方十里外,李岩率领的两万忠勇军将士,正在军中快速行军。

“快,再快一点,一定要趁叛军入城之前,对叛军展开突袭,杀高杰一个措手不及。”

头戴着遮雨的斗笠,身上披着一袭斗篷的李岩,策马在军中,挥舞着马鞭的他,不断地扬声的催促着将士们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