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魏藻德骤擢东阁大学士(2 / 2)

刘汉儒,李栖凤,许定国三人虽然是分别出京的,但三人离京不久后,便在霸州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

霸州城一间不起眼的客栈内。

已经年过六十岁的李栖凤,对于这次赴任河南巡抚,说不上有多少惊喜。

毕竟他年龄已经不年轻,而且早在十五年前,他就做过湖广巡抚。

当时的湖广可是江南富裕之地,大明也处于和平时期,加上他当时背靠阉党集团,在湖广巡抚任上,那绝对是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而如今的河南巡抚,与当初的湖广巡抚,那可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是河南不如湖广富裕,而是如今的河南,大半地区,都沦为叛军手中。

首府开封,沦为泽国,重镇洛阳,南阳都在叛军手中。

他这个河南巡抚赴任,只能屯驻卫辉府,因为现在河南行省,除了归德府外,仅剩下黄河北岸的怀庆,卫辉,彰德府三地。

他与许定国赴任河南,都只能在卫辉府落脚。

相比起来如今的山东,起码全境都在大明掌控之中。

不过,李栖凤对于这个职务也还是满意的,毕竟现在他的身体还硬朗,有了魏藻德这棵大树在。

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返回朝中,毕竟资历摆在那里。

魏藻德在朝中也需要人手,这次算是下来镀金,为下一步回到六部造势,完全是可能的。

李栖凤年龄和资历最大,坐在主位,刘汉儒坐在下首,许定国是武将,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二人。

只能陪坐下首,负责给二老倒茶。

“定国,不要忙活了,此次履新,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

“卫辉,怀庆,彰德都与叛军交界,谁也保不准,叛军何时会渡河。”

“一旦叛军渡河,我等挡得住,那就是机遇,要是挡不住,那就是危险。”

李栖凤作为一个老臣,对于眼下河南的局势,他还是十分了解。

“请抚台大人放心,平阳府提督卜从善,与我相熟,卑职抵达卫辉之日,向他先借三千人马。”

“定可稳住黄河北岸局面,同时再把沿岸各路义军招安了,足以确保卫辉无虞。”

许定国可不是一个阿猫阿狗,时年已经五十岁的他,从军已经三十年。

早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他就以守备身份,从辽东巡抚杨镐参加了萨尔浒之战。

别看他如今已经五十岁,但身形健壮高大的他,依旧能够骑烈马,挽强弓,绝对算得上一号猛将。

满脸大胡子的他,容貌粗犷,说话中气十足,但你要是认为他是个莽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人沙场血战,宦海沉浮几十年,早已经历练出满怀心机。

历史之上,明亡之后,他以河南总兵身份,屯兵归德府,也就是睢阳城。

眼见清军势大,心生投降的他,担心徐州镇的高杰,会对他产生威胁。

心生一计的他,在睢阳城内摆了一个鸿门宴,宴请高杰。

不知其计的高杰赴宴时,被许定国斩杀,从而导致南明小朝廷设立的江北四镇,随之土崩瓦解。

可以说要没要这厮的叛变,诱杀了高杰。

南明小朝廷在江北的兵力,即便挡不住建奴鞑子,但至少可以支撑一段时日。

可以说许定国在睢阳城叛变,对于当时的南明小朝廷来说,不亚于当初山海关吴三桂叛变投清。

许定国的对答,让李栖凤颇为满意。

“许总兵运筹帷幄之中,倒是让本抚佩服。”

接着刘汉儒开口道:“出京之前,魏阁老嘱咐过下官,长平侯这次虽然被免了总兵官职,还被收回了尚方宝剑。”

“但是陛下对他依旧信任有加,李抚台,许总兵到任后,表面上的尊重,还是要给长平侯,切莫与之撕破脸。”

“毕竟他现在还是河南,山东两镇提督,陛下的驸马,这个关系处好了,对于我等还是有好处的。”

“而且魏阁老在朝中根基尚浅,若能够得到长平侯支持。”

“就等于得到皇后和公主的支持,还有太子的认可。”

“你们二人到任之后,屯兵屯田的政策,可以执行起来,现在河南这一块事务,是临清关兵备道孙传庭在负责。”

“此人可不是善茬,都说卢象升是卢阎王。”

“可世人却称孙传庭为孙屠夫,你们最好不要轻易招惹此人。”

在刘汉儒的告诫下,李栖凤和许定国都虚心的点了点头。

三人一番密议之后,随即各自分道离去。

刘汉儒赴任山东巡抚,马宁赴任山东都司总兵,韩烈被免去总兵,收回尚方宝剑的消息,在济南府传开之后。

认为韩烈即将失宠的右布政使郑楚勋,济南知府王宏祚,心中立马就打起了小九九。

左布政使龚鼎孳,也是心中五味杂陈,想到被他惩治的前任御史房可壮,他不由的又开始患得患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