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明巡检司巡检韩烈(1 / 2)

第1章大明巡检司巡检韩烈

大明崇祯十五年二月中旬。(既公元1642年。)

东平州北郊,运河安山闸巡检司衙署。

重伤休养两个月的韩烈,终于生龙活虎的活了回来。

时年二十一岁的韩烈,字庆之。

四年前,十六岁的韩烈,在山东武举乡试中,以第九名的成绩高中武举人功名。

次年二月,他便参加京城的武进士会试。

结果名落孙山。

落榜之后,他返回东平州故里,发愤图强苦练三年武艺,研读兵法韬略。

于去年正月再次进京赶考,却再次名落孙山。

这一次,并不是他学艺不精,而是他在策论答题时,文章写的过激,抨击朝廷文官当道,武官被压制的策论答题。

从而遭到主考官的集体打压。

虽然心有不甘,但经历了两次会试失败。

这让意气风发的韩烈,意志有些消沉。

回到故乡的韩烈,不顾父亲的反对,以武举人的功名,在东平州知州衙门,谋到一份差事。

那就是出任设立在运河之上的,安山闸巡检司,正九品巡检使一职。

大明的巡检司相当于后世的派出所机构,负责乡镇集市,关隘要害的治安和管理。

正九品的巡检使,虽然只是一个芝麻官,但也是手握“兵权”的一方头头。

因为安山闸处于运河之上,南来北往的商船不少。

故而安山闸巡检司所在地的安山乡,常驻人口足有上万,加上往来的商船客商,倒也使得这个小乡镇颇为热闹。

管理这么一个乡子,自然需要人手。

为此,韩烈手底下,还真有一支兵马。

其中弓箭班二十弓手二十人,壮班衙役二十人,还有十二名驿站车马夫。

加上韩烈以及伙夫人员,巡检司内足有六十人。

自去年七月赴任安山闸巡检使以来。

韩烈倒是过了了三个月安定日子。

但是,去年十月初旬,兖州府治下的寿张,爆发农民抗税起义。

仅仅两个多月,起义军就攻陷寿张,郓城各县。

东平城也遭到波及,好在朝廷平叛的人马,及时赶到,东平城才没有陷落。

虽然起义的叛军,没能攻陷东平。

但安山闸巡检司却没能幸免,韩烈率领乡里的军民,遭遇五千人的叛军攻击。

经过一番苦战,安山闸乡被叛军攻破,韩烈拼死而战,身中流矢六支。

刀枪伤口十三处,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他,在官军杀退叛军后,被掩埋尸体的民夫,发现还有气息。

之后经过近两个月的休养治疗,他竟然奇迹般的活了回来。

虽然大家都认为韩烈,在受到那样重伤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一定是受到上天的眷顾和保佑。

可只有韩烈自已知道,原主早已经在战斗中而死。

因为活过来的他,根本不是原主韩烈。

此刻这具身体内的灵魂,是来自后世一名的考古历史系工作者。

他的名字叫孙学志,是在一次抢救性考古挖掘之中,遇到塌方被掩埋而死。

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对于灵魂穿越这样的事情,孙学志前世在一些电视小说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之中,自然也是看过到过。

如今,被这一份大运砸中。

他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病榻上躺了快两个月,孙学志与原主韩烈的身体,也彻底融为了一体。

通过原主的记忆,韩烈也获悉,现在身处的历史年代,是明末崇祯时期。

作为一个考古学者,韩烈主要研究的历史朝代,主要是两汉的考古发掘。

但是,对于明朝的历史,他也有一定的涉猎。

崇祯十五年的大明,很显然已经快走到灭亡的尽头。

如果历史不被改变,再有两年,也就是二十四个月后。

京城皇宫的那位崇祯皇帝,就会在皇城内,那棵歪脖子树上自挂东南枝。

养伤期间,韩烈在病榻上想了很多。

因为他还是很同情,那位自诩勤政爱民的崇祯皇帝。

毕竟崇祯饯行了一个君主,君王死社稷的诺言。

但想想大明如今腐朽的官场,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

还有他现在的身份,韩烈就知道,他即便有心,也无力去挽救大明败亡。

想想也是,如今的他,仅仅是一个九品芝麻官。

他拿什么给大明续命,凭什么去帮崇祯?

刚醒来那一阵,韩烈也试图,学那些沙雕穿越者,企图呼唤出一个金手指什么的。

但很不幸,他是灵魂重生了。

也仅仅是重生了而已。

嗯,要说金手指的话,其实他好像也有。

比如眼前这幅身体,身高足有六尺,相当于一米八的大高个,妥妥的山东大汉。

除了身高外,因为常年习武的关系,这副身体强壮的吓人。

猿臂蜂腰的他,能够力能扛鼎,全身上下,充满爆炸性的力量。

除了强壮的身体外,原主还有一副相貌堂堂帅气的脸。

刀削一般的脸庞,五官轮廓分明,眉宇之间,更是透着一股英气。

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古铜色的肌肤,胸膛横阔,腰背挺直,就这身高气势,往哪里一走,就给人一种威压气势。

今天是韩烈康复之后,回到安山闸巡检司当值的第二天。

两个月前原主率领军民,抵抗数千起义叛军攻击,他更是以一已之力,斩杀叛军上百人。

但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身死。

眼下叛军虽然已经被打退,却并没有被消灭。

运河之上的匪乱,也是愈演愈烈。

虽然前番抗敌有功,但因为安山闸乡失守,死伤两千余百姓,韩烈的功绩被大大削弱。

不过州衙还是给他叙了功绩,至于能得到多大的封赏。

因为平叛还没有结束,朝廷的封赏,也就还没定下来。

若在太平时期,当个九品巡检使,小日子无疑还是惬意的。

原因嘛,巡检司是派出的机构,手上的活不多,虽然俸禄也不高。

但是,身为巡检司的一把手。

地处运河要道上的安山闸集市上,码头往来的商人,谁来不携带一些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