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成效初显(1 / 2)

长河锁浪 奕辰辰 4267 字 13天前

在张志成的全力支持下,加上众人对陈启明态度的转变,陈启明心中那团热火终于熊熊燃烧起来。他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立即带领技术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要尽快在关键渠段落实"黏土-卵石复合结构"防渗方案,为整个工程打开新局面。,

黎明时分,戈壁滩上的风沙依旧肆虐,陈启明已经带着技术组来到施工现场。"黏土铺设的厚度必须精确到厘米,"陈启明用木棍在地上划出清晰的标记,"这是整个防渗结构的基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工人们围成一圈,不时提出问题。

"陈教授,厚度偏差会有什么具体影响?"一个年轻工人高声问道。

陈启明抹去额头的沙尘,耐心解答:"过厚会增加成本,影响结构稳定性;过薄则防渗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的努力就白费了。"

讲解结束后,陈启明二话不说套上防水服,纵身跃入渠底。刺骨的渠水浸透了他的裤腿,他却浑然不觉,弯下腰亲自示范卵石砌筑。"注意看,卵石要这样斜向排列,相互咬合。"他的动作娴熟精准,卵石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工人们看得目瞪口呆。这位戴着"右派"帽子的专家,竟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亲力亲为。大刘忍不住喊道:"陈教授都这么拼,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与此同时,王力正在为物资调配奔波。他每天都要与胜利三场的赵强通电话:"赵场长,今天的卵石开采进度如何?运输车队安排妥当了吗?"

"王副指挥放心,一切按计划进行。"赵强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为确保运输安全高效,王力带着车队负责人和当地向导反复研究路线。他指着地图说:"这片盐碱地容易陷车,这个陡坡对重载车辆太危险,都需要绕行。"经过周密测算,他们在山谷中开辟了一条新路线,提前清理路面,设置醒目路标。

在三人默契配合下,工程进展神速。改造后的渠段防渗效果显著,水资源损失大幅降低。工人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常常天不亮就开工,直到夜幕降临才收工。

工程汇报会上,孙专员看着进度报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同志们辛苦了。陈教授的方案成效显著,工程进度超出预期。这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陈启明连忙起身:"孙专员过奖了。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的信任让我深受感动。我会继续竭尽所能。"

张志成表态:"我们会严把质量关,科学安排进度。"王力接着说:"物资保障方面请放心,我会确保供应及时充足。"

会后,陈启明立即赶往施工现场检查。大刘见到他,热情地迎上来:"陈教授,跟着您我学到了真本事!"

陈启明拍拍他的肩膀:"是我们共同的努力。你们施工时的认真负责,才是成功的关键。"

大刘挠挠头,诚恳地说:"之前对您有误会,现在才知道您是真专家。以后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夜幕沉沉地笼罩着营地,马灯在风沙中摇曳,昏黄的灯光给戈壁滩平添几分暖意。张志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地帐篷,裤腿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

一掀门帘,就见林悦正伏在简易木桌前整理文件,煤油灯将她的侧影投在帐篷布上。张志成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轻声道:"林悦同志,这么晚还在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啊。"

林悦闻声抬头,利落地将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张副指挥回来了。我把今天的伤员情况和物资消耗统计好,明天调度会上用得着。"她说着从暖水瓶里倒出半缸热水,"喝口热水暖暖,戈壁滩上夜里寒气重。"

张志成双手接过搪瓷缸,两人的指尖在缸沿轻轻一碰,又都迅速缩回。他连忙说起工作:"今天陈教授带着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进度比计划快了整整两成。"

"这可真是大好事!"林悦眼睛一亮,"陈教授的方案确实管用。不过也多亏了你这个指挥得当,把大伙儿的劲头都调动起来了。"

"都是同志们觉悟高。"张志成摆摆手,忽然注意到林悦手背上几道细小的伤口,"你这手。。。"

林悦下意识把手往袖子里缩了缩:"给伤员换药时不小心划的,不碍事。"

正说着,外头传来喧哗声。两人赶出去一看,大刘领着十几个工人正围在一起。见张志成出来,大刘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报告张副指挥!大伙儿商量着明天提前两小时上工,把三号渠段的活计往前赶一赶!"

张志成心头一热,环视着这些朴实的脸庞:"同志们有这份干劲很好,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林悦同志,你看医疗保障方面。。。"

林悦立即接话:"我这就安排值班卫生员跟班作业,再准备些预防风寒的汤药。"

很快,工人们围着马灯席地而坐,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林悦掏出工作手册认真记录,不时提醒:"王师傅,你们组前天有两个同志扭了腰,明天别让他们搬重物。"张志成看在眼里,不禁暗赞这姑娘工作细致。

散会时已是深夜。张志成坚持要送林悦回医务帐篷。戈壁的夜风凛冽,他犹豫再三,终于解下自己的军大衣:"林悦同志,披上吧,别着凉。"

"这怎么行!"林悦连连摆手,"你明天还要起早。。。"

"我也是老兵了,冻惯了。"张志成不由分说把大衣披在她肩上,手指不经意触到她肩头的补丁,心里一揪。

两人默默走着,胶鞋踩在沙砾上沙沙作响。林悦忽然轻声说:"志成,有空给我说说你以前当八路打仗的事儿呗?!"

"都是过去的事了。"张志成望着远处的星火,"现在建设新中国,一样是为人民服务。"

"你们这些老同志。。。"林悦的声音带着崇敬,"总是把吃苦当成光荣。"

张志成停下脚步,认真地说:"你能从上海那十里洋场主动申请来西北支援建设,这份精神就值得学习。"

月光下,两人相视一笑。远处传来换岗的哨声,张志成挺直腰板:"时候不早了,明天还要战斗。林悦同志早些休息。"

"张副指挥也是。"林悦攥紧肩上的大衣,忽然立正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第二天天还没亮,营地的起床哨就划破了戈壁滩的寂静。张志成已经穿戴整齐,正在帐篷外检查今天的施工计划。晨露打湿了他的解放鞋,但他浑然不觉。

"报告张副指挥!"大刘带着十几个工人列队站好,"三组全体同志准备完毕,请求提前上工!"

张志成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这些朴实的脸庞:"同志们精神可嘉!但要注意安全第一。林医生已经准备好了防暑药品,各组组长记得领取。"

工地上,陈启明早已带着技术组在测量数据。他单膝跪在渠边,手里的水平仪稳稳当当。"这里再下降五公分,"他对记录员说,"黏土层的密实度必须达标。"

"陈教授,您早饭还没吃呢!"炊事班长老王端着个搪瓷碗跑来,"给您留了两个窝头,趁热乎。"

陈启明刚要推辞,老王已经把碗塞进他手里:"您可是咱们工程的技术骨干,饿坏了身子可不行!"

中午休息时,林悦带着卫生员挨个检查职工们的双手,"小李,你这伤口得处理,感染了就麻烦了。"

"林大夫,这点小伤不碍事,"小伙子憨厚地笑着,"俺在老家种地时经常这样。"

"那也不行,"林悦麻利地涂上红药水,"建设祖国也要有好身体。"她抬头看见张志成走过来,脸上不自觉地泛起红晕。

张志成递过一个军用水壶:"林悦同志,你也该休息了。这大太阳底下,当心中暑。"

"我没事,"林悦接过水壶,指尖不小心碰到张志成的手,赶紧缩回来,"倒是你,嗓子都哑了还到处指挥。"

下午的施工热火朝天。突然,一个工人慌慌张张跑来:"报告!三号渠段出现渗水!"

陈启明立刻放下图纸,跟着张志成赶往现场。他蹲下身,手指探入渗水处仔细检查:"是黏土层夯实不够。"他转向张志成,"必须返工,否则会影响整体防渗效果。"

张志成毫不犹豫:"听陈教授的!二组、三组立即支援,务必在天黑前完成返工!"

夜幕降临时,问题渠段终于修复完毕。张志成召集干部们开会:"今天的事给我们敲了警钟,质量检查必须更加严格。"

陈启明补充道:"我建议每个施工环节都要有专人验收,建立责任制度。"

"我赞成,"王力举手,"物资调配方面我也会加强把关。"

林悦翻开笔记本:"医疗组准备增加巡诊频次,确保同志们身体健康。"

会议结束后,张志成叫住陈启明:"陈教授,今天多亏您及时发现隐患。"

陈启明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说真的,张副指挥,看到工人们这样拼命干活,我这个老右派。。。"

"陈教授!"张志成严肃地打断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面前,我们都是同志。您用实际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陈启明眼眶有些发红,重重地点了点头。

夜深了,张志成在煤油灯下写工作日志。帐篷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志成,还没休息?"是林悦的声音。

"进来吧,"张志成连忙起身,"这么晚有事?"

林悦端着一碗姜汤:"看你今天在工地上咳嗽,煮了点姜汤。"她放下碗就要走。

"等等,"张志成叫住她,"外面风大,我送你回去。"

"不用了,你还有工作。。。"

"工作永远做不完,"张志成披上外套,"走吧。"

两人并肩走在戈壁滩上,满天繁星如同撒落的珍珠。林悦忽然说:"志成,你看那边,是北斗七星。"

张志成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是啊,当年我们打游击时,就靠它认方向。"

"给我讲讲那时候的事吧。"林悦再次轻声请求。

张志成沉默片刻:"1943年冬天,我们连在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

夜风裹挟着细沙,吹拂着两人的衣角。林悦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当张志成讲到战友牺牲时,林悦悄悄抹了抹眼角。

"所以啊,"张志成望着远方,"现在能和平建设祖国,是多么幸福的事。"

林悦轻轻点头,两人在星光下又站了一会儿,才各自回到帐篷休息。

第二天清晨,工地如常开工。陈启明带着技术组在渠道上忙碌,张志成则和王力一起检查物资储备。中午时分,工人们三三两两蹲在阴凉处吃饭,忽然有人指着远处喊:"看!有车来了!"

张志成放下碗筷,眯起眼睛望去。只见一辆吉普车卷着沙尘向营地驶来,车身上"农一师工程大队"的字样隐约可见。

"是郑指导员的车!"王力认了出来,连忙起身相迎。

吉普车在营地中央停下,一个身材敦实的中年军人跳下车,手里提着鼓鼓囊囊的帆布包。他摘下军帽扇了扇风,露出标志性的爽朗笑容:"同志们好啊!"

"郑指导员!"张志成快步上前握手,"您怎么突然来了?"

"怎么,突击检查不欢迎啊?"郑指导员打趣道,又转向围过来的工人们,"大家辛苦了!我给大家带好东西来了!"

工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郑指导员从车里抱出一个大纸箱:"小心点,这可是宝贝!"

张志成接过箱子,沉甸甸的:"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