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书生走了之后,宁启便想着在村里建学堂了,镇上和隔壁张家村的学堂都太远了,一来二去很不方便,否则当时也不用李书生教弟弟妹妹们。
其实石溪村以前也是有学堂的,只是十多年前村里那位老秀才去世之后,村里一直没有出其他的读书人,村里的学堂才渐渐荒废了,宁启现在想和里正商量继续把学堂建起来,到镇上去请一个夫子。
宁春盯着宁启,眼里都是不舍:“李夫子之前都没和我们说要考科举,他以后是不是不会回来了?”
宁启没想到最不舍的是宁春,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坐着,拍了拍他的肩头安慰:“李夫子是有才能的,要是考上秀才,应该会到官学去读书,以后继续考举人、贡生、进士,考上就要去做官。”
宁春声音略微低落:“我知道了。那大哥,我不想去读书了,李夫子走了之后,我想做我们酒厂的账房,比起读书,我喜欢记账。”说道自己喜欢的东西,宁春又恢复了精神。
宁启想起,似乎李复言说过,春哥儿对算术很有天赋。只是春哥儿今天毕竟才十三岁,在他眼里还太小了,正式无忧无虑的年纪,不应该想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春哥儿,你还小,你要是感兴趣,再过两年怎么样?”
“大哥,我算术学的很好,李夫子也说过,我很有天赋,我想试试。”宁春回道。
宁启看他目光坚定,表明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好,你试试,要是觉得不想做了,你就告诉我,继续去读书,好吗?”
“好,大哥。”宁春说完,宁启便感受到他慢慢靠在自己肩头,便搂紧了他。
宁小花才七岁,对他们谈的那些东西都不感兴趣,蹲在宁启面前仰头问他:“大哥,科举是什么?”
宁启摸摸他的头:“就是要参加政府举办的考试,考过了就能做官了。”
宁小花眼神澄澈:“那李夫子以后会是大官吗?”说着,张开双头比划。
宁启被他逗笑:“对啊,你最近就在家玩,等村里学堂盖起来了,再去读书。”
宁小花也扑到宁启怀里撒娇:“好,大哥。”
自春哥儿说要接手账房之后,李复言便直接教春哥儿做账,宁启没想到春哥儿做的有声有色,完全不用自己担心。看他做的开心,宁启便也随着他去了,只是看着他做账,宁启时常有种压榨童工的感觉。
宁启去找了里正,商量着给村里建学堂的事,答应自己可以捐一半的银钱,剩下的由村里出。宁启也是为自己家人考虑,虽说自己不一定有孩子,但大强成亲后肯定会有孩子,以后读书也方便。
里正听到宁启愿意捐钱盖学堂也很高兴,这样村里的孩子读书方便,只要建了学堂之后,村里能出一个举人,那都是值得的。里正以前也想过给村里建学堂,但奈何村里的银钱并不够,村里有钱人家会把孩子送到了镇上,没钱的人家也不会让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