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若幼子登基,必有不少蠢蠢欲动之人觊觎皇位。而魏廷川在皇族宗室之中有威名,如若由魏廷川请立太子,便可起到震慑作用,叫其他人亦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他思量权衡多日的决定,他是想要魏廷川坐镇做太子的后盾。
但与此同时,魏廷川手中的军权又不可过大,必须时一定要有人能够制衡他,因此天子又将人从西北调往西南。
至于婚事,他们没有提前商议过,天子亦想用这种突然之事去试探魏廷川的诚心,但凡他露出一丁点的反意,他亦不会手下留情。
不过眼下看来,魏廷川都接受了。
最后,天子连刘易的官职都一并做了调整,以关怀刘爱卿腿脚不便为由将其从兵部尚书调任礼部尚书。
即便婚事取消,皇帝仍旧没能够完全放下戒心。
这一日的早朝持续的比往日都要久,待给幼子日后继位做好准备,天子回去后似乎是因为耗费了太多精力,再度一病不起。
魏廷川大婚当日,白惜时带上提前准备好的贺礼,前往魏府。
这虽不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亲事,但因是天子赐婚,声势依旧浩大,作为多年至交,白惜时该到的礼节还是要到。
临出宫的时候白惜时遇上解衍,顺带问了一句,“你可要同我一起去?”
她想得很简单,结束了之后她应当不会回宫,正好可以同解衍一起回府。
解衍却一摇头,“大喜的日子,我便不去了。”
平白给人添堵。
见解衍拒绝白惜时也没再坚持,魏廷川虽然嘴上没说,但看样子他对自己与解衍的关系还是不大能接受,而且世子一直都不太喜欢解衍,白惜时是知道的。
独自前往魏府,白惜时想到天子指婚必不会敷衍了事,但没想到过这婚事竟办的这样浩大隆重,喜毯一直从门内铺到了街沿两侧,红绸锦色遍布府邸,房檐廊角亦处处可见金色飘摇。
虽白惜时参加的喜宴不多,但这次无疑是最盛大的一次。
而据白惜时对世子的了解,他不是一个喜欢过度铺张之人,特别是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族中突变总是能够让人一夜成长。
不是魏廷川,那便是俞家的意思了。
管家听闻掌印前来贺喜,忙不迭出来相迎,继而见白惜时对某些布置多看了两眼,出言解释,“俞四姑娘好场面,凡事都要最好的,他提什么要求将军也不反对,只说按照她的要求办。”
果然如此。
闻言一点头,白惜时问:“你们将军人呢?”
“咱家一会还有事,跟他道一句’恭喜‘便回去了。”
其实她的时间也并不是那般的紧迫,只不过今日前来魏府贺喜的名单,她相信第二日便会呈送至天子床前,如果逗留的时间过久,对她,对魏廷川都不是一件好事。
天子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心腹与想要防备之人走得太近。
所以心意到了,也便成了。
管家是知道白惜时与自家将军交情的,听完直接将人往后头引去,“当是在新房附近,小的领掌印过去。”
白惜时微微诧异,这么多宾客等着招待,世子不在前厅宴客,怎么这个时候跑到新房去了?
然而到了院落附近,白惜时没见着魏廷川,倒是率先见到了滕烈。管家显然有些畏惧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一见着人连脚步都迟疑了两分。
发现他的异样,白惜时侧首问了一句,“你们将军就在院内?”
迎着滕烈的目光,管家连抬头都有几分费劲,呐呐答道:“是。”
白惜时:“你先去忙吧,我自己去寻他便是。”
管家闻言一抹头上的汗珠,这才如释重负地走了。
滕烈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太过冷酷锋利,何况锦衣卫前来可不是为了贺喜,而是盯梢,时刻查看魏廷川可有异动,也难怪人家老管家会害怕。
自那日酒楼之后,白惜时与滕烈还没有这般单独打过照面,此刻见对方望向自己,白惜时其实不大自然,至少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自然,但她更知道此刻如若她不开口,两个人便会一直这般缄默无言下去。
那样更怪。
于是白惜时张口,预备寒暄两句打破沉寂,但与此同时,一声重物摔碎的炸裂之声传来,同时还伴随着一个女子的叫嚣。
白惜时与滕烈同步望向院内。
“我不管,酒水我就要用银窖的二十年陈酿,谁许你们换成十年的?要不是母亲着人给我递来话,我今日险些就要被你们糊弄过去!”
另一个声音听着像是个能做主的掌事姑姑,“夫人,本来定好的就是十年酿,单子当时是送到府上给老大人过目的,就是十年酿。您看,这便是当时送去俞府的单子。”
“你们不要再同我狡辩,我现在说是二十年就是二十年!”
“难道刚过门你们就准备这样苛待我,在一众宾客面前落我俞家的脸面吗?”
显然,这道声音正是俞四姑娘。白惜时虽不大懂酒,但也知道十年酿应当不差,甚至用在婚事上还算是手笔不小。
“夫人,可眼下时间紧迫,一时实在难以凑齐……”
那掌事姑姑说到一半便消了音,只因这时好似又有另外一个人进到了屋中。
俞四姑娘见着来人,气焰越发上扬,“魏廷川,你看到了,这就是你们魏府下人的教养?我是要同你去西南吃苦的,难道我嫁给你就是为了吃苦受罪,被人看不起的吗?今日连个酒水都换不得?”
片刻之后,男子的声线传来,很冷静,也很冷漠,“方姑姑,按她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