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汉之光武(1 / 2)

🎁美女直播

不久之后,李恽起兵讨伐李亨的檄文传到成都,更是让他心存忌惮。

接着郭子仪派兵还蜀,诸郡皆不认可李亨,更是让他后怕不已,若是真的按照李亨的指使谋害了李隆基,恐怕自己九族都不可保。

此后他更是放松了对李隆基的控制,李隆基也多此下诏赏赐于他,并明确告知不追究其罪。

但帝王之言又有几分是真实的,陈玄礼自然也是心中不安。

如此纠结了许久之后,他登门拜访了韦见素。

“还请韦相公指点迷津啊!”

韦见素早就猜到了陈玄礼前来的原因。

他打发走下人后,给陈玄礼倒了一杯酒。

然后看似随意的道:“陈将军,如何看祁国公!”

陈玄礼面露复杂之色,半响之后方道:“祁国公乃国之柱石也!”

韦见素笑了笑,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陈玄礼一咬牙道:“祁国公当如太宗皇帝再生,若能扫平叛乱可为汉之光武……!”

“既然如此,将军为何还如此执迷不悟呢!”

“李亨、安禄山难道还能与太宗皇帝相提并论?”

陈玄礼闻言在心中把李恽与李亨、安禄山两人不断进行毕竟,结果发现李亨与安禄山各方面都比李恽差的远了。

“可是祁国乃是吴王之后,恐怕不能……”

韦见素冷笑一声,“当年太宗皇帝因高宗皇帝软弱,本不欲立其为太子……而欲立最为贤明的吴王恪……因长孙无忌方才勉强答应……”

“高宗登基之后,深深忌惮吴王,遂与长孙无忌合谋指使房遗爱诬告李恪谋反……永徽四年二月初二,吴王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仅三十四岁。

子四人,李仁(千里)、李玮、李琨、李璄,全部流放岭表……”

“祁国公扫平李亨与安禄山后其功绩不下于光武皇帝,可称再造大唐!”

“陈将军以为,届时大唐还是原来的大唐吗,就算祁国公本人不欲为君,然其下诸将……”

“真到了那一日……”

韦见素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口,但意思只要不是傻子谁都懂。

“多谢相公指点迷津!”

陈玄礼躬身一拜,韦见素也是坦然受之。

回到自己的节度使府后,陈玄礼正欲派亲信前往河东拜见李恽,这时正好李恽派高睿几人到了成都。

对陈玄礼来说,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来了枕头,当即在剑南节度使府举行宴会款待了高睿几人,第二日又亲自带着他们前去拜见李隆基。

……

“圣人,祁国公派人来拜见您了!”

高力士满脸笑意的禀报李隆基。

“喔!李恽派人来了,让他们进来吧!”

李隆基此时心情却是有些复杂。

不久之后,高力士领着三个人进了殿中。

“臣高睿张介董飞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都起来吧,祁国公可还安好!”

“节帅正欲进军关中……我等来前节帅让臣等禀报陛下,一年内定可收复长安,迎圣人还朝!”

李隆基点了点头,“如今朔方军与河东军情况如何?”

“启禀圣人,如今……”

高睿几人也没有隐瞒,把如今的形势都说了一遍。

当李隆基从高睿口中得知李光弼已经投靠李恽李恽已经掌握河北、河东全境之后,沉默了许久。随后他下令赐宴款待高睿几人。

宴会之后,李隆基突然感叹的对高力士道:“力士咱们恐怕都小看了李恽那小子,恐怕我大唐又要出一太宗皇帝……”

高力士闻言心下一惊,“陛下不是早就有言李恽类太宗皇帝吗……以奴婢观之李恽对陛下还是忠心耿耿的,一旦收复长安,必定请圣人还朝……”

李隆基默默的点了点头,他对李恽起兵之事内心感触也是颇为复杂,其实他心中真正指望的还是永王李璘。

此时他看向了东方,心中期望着李璘能够争气一些。

高睿等人离开成都之时,陈玄礼也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带着礼物随同三人一起前往拜见李恽。

李隆基也正式发布任命李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诏书。

“朕闻天命攸归,王者之兴,必赖股肱之臣,以佐鼎足之业。今朕承祖宗之烈,抚有四海,夙夜忧勤,以安天下。顾惟朔方、范阳、平卢三镇,乃国家之藩篱,安危所系,非亲贤莫能守之。节度使李恽,才略纵横,威名远播,克勤克俭,保境安民,朕甚嘉之。

昔者汉高祖封韩信为齐王,以镇东方;唐太宗拜李靖为行军大总管,以平突厥。今朕仿古制,册封李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关内道行军大总管开府仪同三司,总领诸军,节制四方。此非特以尊贤奖功,亦欲籍其威望,以镇抚海内,安辑万邦。

李恽当执干戈以卫社稷,抚士卒以同甘苦。凡有征伐,必禀朕命;如有叛逆,宜速讨除。勿使逋逃,以滋寇孽。当思为臣之道,尽忠报国,勿负朕之深托。

夫兵马大元帅,统率三军,责任至重。李恽宜恪尽职守,勿稍懈怠。关内道行军大总管,节制关中,地近京畿,尤须谨慎。开府仪同三司,位高权重,当以德行为先,以才略为辅,勿骄勿躁,以保令终。

朕以天下为念,以百姓为心。望李恽勉力前行,不负朕望。敕命既下,如律令行。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此诏。”

李隆基的诏命传出后,天下震动,原本许多大骂李恽为乱臣贼子之人,瞬间住了嘴。

反观李亨集团则完全不同,整个李亨集团上下都是惶惶不可终日。

李亨与李泌商议后认为必须尽快夺取灵武拿下朔方,如此才有与李恽抗衡的实力,才能稳定军民之心。

……

夺取太原之后,河东诸郡虽然不敢直接对抗李恽,但诸郡太守其实还是有不少人并不认可李恽。

甚至有许多人直言李恽手中的所谓密诏乃是假的。

不过当李隆基册封李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关内道行军大总管、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天下之人对他的质疑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

河东诸郡,甚至山东诸郡也纷纷投效,李恽军顿时声势大震,一跃而为天下最大的军阵集团。

从李恽发布檄文起兵讨伐李亨,只不过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李恽就已经据有河北、河东和朔方之地。

天宝十五载十月初五,经过精心准备之后,李恽亲领十八万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十月初八李恽军夺取鄜州占据洛水上游。

此时李恽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是南下进攻长安,一条是西进先击破李亨。

进攻长安的好处是,若是能够快速收复长安,李恽的声望将一时无俩。

但问题在于,长安及其周边可是有二十万安禄山叛军。

这二十万叛军可不是当初在河北面临的杂牌,而是真正的精锐。

不管是军队数量还是装备训练,李恽军都并不占优。

李恽军中如今虽然装备了火炮,但限于数量的问题还并不能真正决定战争胜负。

除了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收复长安之后,如何对待李隆基。

迎李隆基回长安吗,但李隆基是否愿意回长安却是一个问题。

若是李隆基不愿意,李恽起兵之事的合法性就要被质疑了。

就算是李隆基同意回长安,那又该如何与李隆基相处呢。

放弃兵权吗,那最后只能是死无葬身之地。

“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样是问题多多。

李恽召集众人商议之时,李岫、高适等人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

就在李恽在为为了进行抉择之时,李泌也展开了对灵武城的全面进攻。

为了夺取灵武城,这一次李亨与李泌可以说是动用了几乎所有能动用的力量。

陇右、河西两镇常备边军几乎全部被调动,安西四镇也被调回了半数精锐。

除此之外,吐蕃人出动了两万大军,回纥则出动了四万人,吐谷浑也出动了一万兵马。

为了牵制河套地区的朔方军,回纥人还出动了三万骑兵,袭扰西受降城和封州、夏州诸地。

灵武城下,李泌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

经过这几日的整备,联军不但已经打造好了各式攻城武器。

而且从陇西已经灵武周边诸郡征集了近三万名团结兵。

“李帅,咱们何时攻城?”

磨延啜此时已经等不急想要拿下眼前这座城池。

李泌看了看磨延啜道,“大汗何必着急,待达旺准备妥当就可以了!”

磨延啜兴奋的点了点头,随后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各式攻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