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以为太奢侈了,命令全部撤除。太子的这番作为受到官吏们的好评。
河西、陇右两镇很快皆被李亨纳入囊中。
获得河西、陇右两镇之后,此时李亨手中已经拥有十五万兵马。
回纥人和吐蕃人得知李亨到了鄯州,也派人来鄯州拜见。
李亨此时认为回纥和吐蕃都可以作为平叛的助力。因此决定向回纥和吐蕃借兵助剿。
他与李泌商议时,李泌言:“殿下可以答应给回纥和吐蕃财货,但不可割让土地!”
李亨当时答应了,但在与吐蕃和回纥谈判之时,回纥人要求割让北庭。吐蕃人则希望大唐把九曲之地割让给自己。
李亨一开始并没有答应,可是这个时候突然传来叛军西进的消息。
李亨恐惧之下,不但答应了割让北庭予回纥,割让九曲之地给吐蕃,还答应收复两京之后,城中财货人口可任取。
回纥人则答应派骑兵五万助李亨平叛,吐蕃也答应出兵三万。
这时李倓指使裴冕、杜鸿渐等人向李亨上奏,请李亨遵照李隆基在马嵬驿时的嘱咐,即皇帝位。
但实际上李隆基根本没有说过让李亨继位。
李亨假意拒绝,裴冕等人道:“将士们都是关中人,日夜思归,之所以历尽艰辛跟殿下来到这沙漠边塞,是希望获得一点儿功名,有所晋升。如果一旦离散,就不能再召集起来。希望殿下尽量满足将士们的要求,为国家社稷着想!”
如此三请三辞之后,李亨这才答应继位。
七月二十日,李亨即皇帝位于鄯州城南楼,群臣舞蹈以相庆贺。
随后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改天宝十五载为至德元载。
他任命杜鸿渐、崔漪为中书舍人,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为陇右、河西节度使。
任命卢简金为朔方节度使,欲夺朔方之兵。
李亨对地方体制和官员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改关内采访使为关内节度使,把它的治所迁到安化。
任命前蒲关防御使吕崇贲担任;提拔前陈仓县令薛景仙为扶风郡太守,兼防御使。
任命原陇右节度使郭英乂任天水郡太守,兼防御使。
回纥人和吐蕃人为了防止李亨反悔,逼李亨在登基之时公布了与其的协议。
李亨登基和与吐蕃、回纥的协议,传出后天下顿时哗然。
于此同时,李亨与安禄山合谋坑杀高仙芝、封常清之事也不知道被谁给暴了出来。
安禄山为了分裂大唐也主动承认了此事。
不久之后,又传出马嵬之变乃是李亨所指使,李隆基发密诏给李恽之事。
此时全天下的目光都转向了李恽,都想知道李恽会如何选择。
……
而此时的李恽也陷入两难之中,他对李亨割让北庭和九曲之地给回纥与吐蕃可谓愤怒之极。
消息传来之后,李恽被气的直接把面前的桌子都给拍碎了。
“大唐虽大,但没有一块土地是多余的!”
心情烦闷之下,李恽独自一人爬上了楼。
一直到了饭点还不见李恽从楼上下来的李宁前来请他下楼。
“不用管我,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李宁无法只得先下了楼,眼看天色渐晚,李宁让人准备了一些食物给李恽送了上去。
“郎君,先吃点东西吧!”
“且放下吧!”
了宁走后,李恽取过一个炊饼慢慢吃了起来。
用完饭食天已经完全黑了。
李恽走到窗口看向了夜空。
看着满天的星光,他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的心中也终于做出了决定。
翌日他下令召集诸郡太守,各都护府都护,各军军使至常山集议。
接到通知,河北、朔方诸郡太守、各军军使,各都护府都护纷纷赶往常山。
到了八月初二这天,除了在前线的几人之外其余人都已经到了常山。
朝食过后,李恽当着众人的面出示了李隆基发给他的密诏。
虽然李恽还没有说话,但在座的众人已经猜到了李恽想要做什么。
李恽环顾四周,有的人露出振奋之色,有的人则是惴惴不安,还有的人却是陷入沉思。
这时李岘走到了他的面前,“都已经想好了吗?”
“都想好了!”
李岘叹息一声,“但愿你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不过不管你做什么决定,三叔都支持你!”
李恽笑了笑,“多谢三叔!”
颜真卿与卢全诚两人也站了起来,颜真卿面色复杂的起身向李恽一拜:“节帅可知这样做的后果吗?”
李恽回了一礼道:“我知道,若是我失败了,恐怕大唐就会将陷入诸侯割据的状态!”
卢全诚这时问道:“既然节帅知道,那为何还要如此行事呢?”
李恽笑了笑,看向众人:“诸公以为今日我李恽不起兵,未来的大唐又会如何呢?”
“诸公以为李亨真的有能力再次使的大唐真正统一伟大吗?”
李恽不等众人回答,自己先摇了摇头,“我在李亨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若是如此下去,大唐或许在名义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内部将会是藩镇林立。”
“如此这样,大唐活着与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大唐皇帝不过就是东周天子,地方战乱恐怕比春秋战国更甚!”
李恽这时转向颜真卿:“颜公曾经与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大唐非一人之大唐,乃天下人之大唐……”
“这大唐是我李恽的,也是在座诸公的……还请诸公助我!”
言罢,李恽向着众人郑重的躬身一拜。
“我等愿为节帅前驱!”
马汉、李达、李野、李样、刘策等军中诸将首先表态。
随后诸郡太守也大多起身表态支持李恽。
颜真卿这时看向李恽,叹息道:“希望这一次的选择不会错!”
李恽闻言心中大喜,李岘也露出了笑容。
颜真卿表态之后,其余人也都起身表态支持李恽。
天宝十五载八月初四,李恽在常山郡南校阅三军。
随后公布李隆基密诏,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并发布讨伐李亨的檄文。
“昔者,天数有常,帝王之兴替,皆顺应天命而为之。今我三镇节度使李恽,谨奉天命,尊皇帝李隆基为正统,以昭告天下,共讨伪君原太子李亨之篡逆之罪。
我皇,英明神武,德配天地,功盖寰宇。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
其仁德之政,犹如春风雨露,滋养万物,深得民心。
李亨,原为太子,本应承继大统,辅佐皇父,以安天下。然其心怀叵测,窥伺皇位,阴谋篡逆,实乃大逆不道。
李亨之伪行,已昭然若揭。其勾结奸臣,欺压百姓,致使朝纲不振,民怨沸腾。
更甚者,其私通叛贼安禄山,谋害高仙芝、封常清二帅,意图颠覆我大唐江山,其罪当诛。吾等身为大唐之臣,岂能坐视不理?
今我三镇之兵,铁骑如云,旌旗蔽日。将士们皆怀忠君爱国之心,誓要荡平叛逆,恢复大唐之正统。
吾等将以此檄文,告之四海,使天下之人皆知李亨之伪行,共讨其罪。
吾等愿以此身,为我皇前驱,破敌斩将,在所不辞。愿天佑大唐,佑我正义之师,早日平定叛乱,还天下以太平。
吾等深知,此行艰险,生死未卜。然为国为民,吾等义无反顾。愿诸君奋勇向前,共赴国难,以成大业。
今发此檄文,愿天下有志之士,闻风起云涌,共襄义举。愿我大唐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不衰。三镇节度使李恽顿首,敬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