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紧锣密鼓(2 / 2)

🎁美女直播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十四日,赵广汉与李思(阿布思)两人首先统帅汉蕃三万车骑出单于都护府,进攻奚人。

李恽同时下令给薛延陀、突厥、室韦、仆骨诸部,命出兵进攻奚地,并承诺所获奚地悉归其所有。

诸部纷纷出兵响应,短时间内诸部就动员了六万大军。

李恽则自领四万步骑前出至振武军,以威胁大同,并随时准备增兵支援。

也不怪李恽如此重视奚人,实际上这个时候正是奚人的巅峰时期,军事实力并不弱于回纥,契丹。

而且这奚人并不同于一般的草原部落。

这奚人的祖先据说是夏朝车正奚仲所建奚国后裔,夏朝灭亡后一部分奚国人往东北迁徙,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才逐渐发展起来。

奚人凡五部,阿会氏为联盟酋长,五部皆受其节度。五部为:辱纥主、莫贺弗、契箇、木昆、室得。

他们在北魏后期就已经成了北魏的边境之患。

到了大唐建立后,其实力更加强大,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过之,与契丹并称为东北“两善”。

虽然畜牧和狩猎业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但农业已在一些居住河谷的部落中出现,部落组织也不同于以前,五部已改名为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

地域已不限于老哈河流域,已东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北到霫国,而且人口众多。

大中元年奚人发动大规模叛乱,卢龙节度使张仲武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这才打断了奚人的上升势头。

……

安禄山起兵之时,李隆基正与杨玉环在华清池泡温泉。

李峘从太原派来的人向他报告安禄山造反只是他并不相信。

随后依然忠诚于大唐的范阳军将也派人向他上奏此事,他仍然不相信。

反而认为是记恨安禄山的人在诬陷安禄山。他甚至还为此下诏斥责了李峘和杨国忠。

接下来几日,每天都有叛军南下的消息传来,但李隆基还是半信半疑。

直到颜真卿、颜杲卿分别派人送来情报,李隆基这才确信安禄山反了。

此时李隆基感觉到自己被安禄山给愚弄了。

此时他心中的愤怒难以言表。

当即下诏抓捕安禄山之子安庆宗。

安庆宗也没有想到自己父亲起兵前竟然不通知自己。

收到消息后,他立即带着人逃跑。

但还是晚了一点,他才刚刚逃出长安城不过几十里,李隆基就下达了抓捕他的命令。

收到李隆基的诏命后,担任卫尉的张介然,当即令部下带兵包围容义郡主府。

他自己则亲自领兵追击出逃的安宗庆。

经过两日的追击终于在安宗庆出潼关前追上了他。

安宗庆见追兵抵达,当即带着人退到了一处高丘上据险而守

“安宗庆投降吧,若是投降或许圣人说不定还能饶你命一命!”

张介然围住安宗庆后,打马上前劝降。

“呵呵,李隆基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杀,张将军何故虚言欺骗!”

张介然冷哼一声,“真是冥顽不灵!”

言罢他当即下令攻山。

安宗庆手下不过几十人,如何能够抵挡,很快就被唐军攻上了山。

安宗庆本想自杀,但最后关头他还是没有勇气这样做,最终还是被张介然生俘。

……

华清宫中,杨国忠与韦见素两人正在劝说李隆基,下诏调动朔方、河西、陇右、剑南诸镇兵马出兵平叛。

“陛下,如今事急也,还望陛下速速下诏诸镇出兵……”

不过李隆基此时仍然天真的以为谋反者只是安禄山一人。

另外他还担心若是调诸镇边军入卫,引起如同汉末之时的董卓之乱。

“请陛下速做决断!”

韦见素再拜。

就在李隆基犹豫不决之时。

出身范阳王氏的王延出言道:“圣人与诸公不必担心,河北之地皆忠心于大唐,臣料定不出十日安禄山必被部下所杀,传首至骊山行宫!”

众人听了皆是出言反驳,但李隆基却相信了此语。

杨国忠上前再次劝说,却反倒被斥责一通。韦见素见状也不敢多言。

李隆基不知道的是,范阳王氏其实一直就是安禄山的幕后支持者。

第二日王延就借口回长安探望父亲之病而逃离了华清宫。

待众人发现不对时,王延及其全家早就不知所踪。

“该死的王延,朕必杀之!”

“范阳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