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奏事官从长安返回,带来了陛下的密诏,请大帅带兵入朝诛杀杨国忠……”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日,安禄山在渔阳召集麾下十五万大军举行大校。
大部分人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校阅,因为这些年已经不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校阅了。
没想到在检阅完大军后,安禄山的亲信谋士言庄,突然取出提前准备好的伪诏。
“陛下有诏,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接旨!”。
“臣安禄山……”
“板荡识忠臣,疾风知劲草……
“三镇节度禄山……国之柱石也……封汉王……带兵入京平灭奸相杨国忠等……”
诏命的内容震惊了所有人。
严庄这时跪下大声向安禄山道:“还望大王救万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即倒……”
“臣谨奉诏,陛下万年!”
安禄山当即接过了诏书。
这时周围的安禄山亲信都欢呼起来。
“大王万岁……”
严庄、高尚、阿史那承庆等人这时躬身拜道,“还请大王出兵清军侧!”
“请大王奉天之命,带兵入京!”史思明、崔乾佑等人这时也振臂高呼。
左右闻言也跟着高呼,“清君侧……清君侧……”
安守忠更是猛得跳上一个几案高呼,“我等愿随大王杀入长安,诛灭乱贼……匡扶社稷……”
在场的契丹与奚人诸部大人也纷纷上前以拜见安禄山,并表态愿意听从安禄山的调遣出兵助战。
安禄山此时也拔出配剑,高呼道:“我安禄山与杨国忠势不两立……望诸君助我……”
众人也兴奋的齐声高呼,“愿为大王效死……”
不过安禄山军中还是有不少人反对安禄山。
安禄山对这些人没有客气。
自监军、以下忠于大唐的二百七十二名将校被斩杀祭旗。
随后命高岩秀守大同,史思明留守范阳,自领十五万大军南下。
河北这颗炸弹终于爆炸了,大唐内地百年和平就此终结,正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安禄山久于用兵,富有经验。大军已经出发,他还不忘跟朝廷耍个花招。
他派何千年率奚人骑兵先行,声称向朝廷献射生手,乘驿车至太原,想要骗开城门。
太原是唐朝北都,唐朝有三都: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
此时李恽之父李峘正当任太原留守,因为早就收到李恽的提醒,是以早就存了戒心。
自他上任之后就一直整顿太原府兵,以防不测。
为了加强太原防御他还把信安王府的家将全部调到了太原,又向李恽要来了三百老卒充任军官。
到此时太原已经拥有三万兵马,可谓实力雄厚。
不过副留守兼太原尹杨光翙却是一个草包,听说安禄山派人光临,不顾李峘的命令开门出迎。
结果话还没说两句就被何千年劫持而去,李峘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派兵追击。
结果在太原城北三十里处被何千年伏击,唐军死伤百余人。
这时唐军斥候又传来消息,发现大队奚人骑兵。
李峘当即判断出安禄山已反,当即下达备战的命令,并立即派人把消息传回长安。
不过袭击太原不过是安禄山“声西击东”之计。
自幽州向长安,本来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经北京太原向长安,此为西线,这是当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关中的老路。
另一条路为东线,经博陵、常山至陈留,然后面向东京洛阳,过潼关向长安。
安禄山在起兵前与手下众将商议后觉得走西线太过危险,一旦不能快速拿下太原,很可能被困在河东。
届时将受到,朔方、陇右、河西诸军的围殴。
因此他派奚人骑兵进攻太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目的不过是分散朝廷的注意力和防御力量。
他真正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袭,在大唐朝堂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就拿下整个河北和洛阳。
事实证明,安禄山的谋略是成功的。
从安禄山起兵开始,一路之上可谓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仅仅几天时间就连下七郡。
十一月十九日,安禄山大军夺取了重镇博陵城,这时被俘虏的杨光翙也被送到了博陵。
杨光翙原本乃是安禄山的副手,本为河东节度副使。
安禄山军中许多大将都与他相熟。
因此当他被送到博陵后,有许多军将为他求情。
安禄山这时也比较犹豫,是否杀杨光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