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化胡为汉(1 / 2)

🎁美女直播

为了鼓励归化的胡人学习汉字,李恽特地规定了不管原本是什么身份,属于什么部族,只要学习三百个汉字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汉人,与其他汉人拥有同样的权利。

即使原本是奴隶,也只需要学会300个汉字就可以获得自由之身,学会五百个汉字就可以编户齐民分配土地成为汉人。所有的待遇也跟汉人一样。

这些优厚的奖励让内附的诸胡都陷入了学习汉字的热潮中。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的百姓,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汉字来了解这个新的世界,了解自己的新身份。

李恽在朔方进行的汉化政策自然引来了各方关注。

这其中有的人表示支持,也有的人表示反对。

比如剑南节度使郭子仪、河西节度使李光弼就持支持的态度。

六姓七望中除了陇西李氏,其他家族都是激烈反对。

尤其是清河崔氏更是直接抨击李恽所行之事。

认为李恽不过是沽名钓誉,破坏华夏血脉传承。

门阀世家为了打击皇帝的权威,维护自己的利益,再次以李渊年幼时曾经被迫改氏大野之事,编造李氏皇族乃是胡人之言。

但实际上李唐皇族虽然有过与鲜卑联姻,娶过胡人女子,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汉人。

李唐皇氏实际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之后。

西凉乃是完完全全的汉人政权,李暠之子李歆,是西凉第二任君主,史称西凉后主。

李歆之子李重耳在西凉灭亡后,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

李重耳之子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率领豪杰镇守黑城(今内蒙古武川县),护卫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抵御北方草原柔然的侵犯,因而在武川县定居安家。

李熙之子李天赐,在北魏当任幢主负责宿卫统兵。后来生子李虎。

李虎也就是李渊的祖父,李唐的基业其实就是李虎打下的。

李渊年幼之时虽被迫改氏过大野,但很快就因为杨坚夺取皇位建立隋朝而恢复“李氏”,期间不过短短几年而已。

李隆基得知自己先祖竟然再次被污蔑为胡人之后,大怒。当时就欲大索天下。

好在被李林甫、李适之、杨国忠等人劝住。

不过李隆基还是专门向天下解释了此事。

可惜有句话说的对,“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虽然有皇帝亲自出面解释,但这个流言还是传遍了天下,直到宋时方才有了定论。

不过满清之时,满清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又把此流言拿了出来。

不过当时并没有几个人相信,民国之时满遗们又重提此事,后来又进行大量的宣传,最终却是误导了许多人。

不但如此,各世家门阀在朝中也是激烈反对李恽在朔方之地制,诸博士以及翰林学士等几乎每日都要奏本弹劾李恽。

……

与世家门阀大肆反对不同,真正的归化胡人反而多数持支持态度。

哥舒翰、高仙芝、夫蒙灵察、鲜于仲通等人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也是旗帜鲜明的表明立场支持李恽。

就连安禄山也公开表示不应该有胡汉之别。

李隆基则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支持。

不过李恽并没有在意这些,还是按照计划在辖区内推行自己的政策。

天宝十载三月,第一批蒙师的培训终于完成。

李恽立即把这批蒙师分配到了各县、各乡、各寨。

有了这些蒙师的加入,朔方进行的这场汉化运动推行的更加深入。

短短时间内整个朔方就建立起了近百所学校,学校的教师不够,则抽调军中识字的军官士兵充任。

大唐与宋、明、清之时不一样,士兵的社会地位可是很高的,大部分皆是出身良家子,因此识字的人可不少。

为了鼓励识字的士卒充任教师,李恽也是想了不少办法。

首先自然是在待遇上,教师的待遇与火长同。

其次,前往学校担任教师的士卒,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返回军中,而且只要担任教师的过程中不犯大错就可以官升一级,若是表现优秀甚至可以再升一级。

有如此好的待遇,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士卒报名,如此一下子就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

不过这些学校都只能教授基本的礼仪和常用的汉字。

说是学校,但在李恽看来不如说是扫盲班。

但却也不能小看这些学校的作用,一所学校就可以影响方圆几十里之地。

短短时间内朔方地区服饰、习俗等方面就基本统一。

文化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这个速度下去要不了多久汉语、汉字就将彻底取代诸胡原本的夷语朔。

所有人都相信,朔方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朔方地区治安竟然也好了许多。

以往让地方官员最头疼的胡汉之争,胡汉械斗也一下子几乎消失殆尽。

见到朔方所行之政的效果,河西节度使李光弼,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也动了同样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