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送了双份贺礼,连带他兄长的那一份也算上了。还雇了齐云社的人前来表演百戏杂耍,让训练过的鹦鹉衔出花枝,飞向围观的人群,无论是谁被花枝砸中,都可以成为今日的幸运星,免费获赠一本精美的口袋画册——《山海经》连环画小人书。赵琨的门客给每一个妖怪、异兽都设计了或温馨感人、或诙谐搞笑、或启发智慧、或离奇怪诞、或惊悚诡异的小故事。
虽然蒙毅提前给杂耍艺人打过招呼,赠书环节尽量挑选看上去能够消费得起书本的潜在顾客,然而因为执行者是一只饥饿的雄鹦鹉,所以它还是选中了两个不识字、但是背着谷子凑热闹的农夫,鹦鹉毫不犹豫地扑进农夫的竹背篓中,埋头干饭,引得众人发笑。农夫虽然不知道赠品是《山海经》,却也能获得欣赏连环画的乐趣。
赵琨观察了一下,一名农夫最终带着几分不舍,将口袋书转手卖给一个仆从打扮的人,赚了几百钱,将钱袋抱在怀中,兴高采烈地走了。另一名农夫要年少一些,大约十五六岁的模样,对这本小画册爱不释手,想进天一书坊看一看,又迟疑着不敢进,在门口徘徊片刻,终于鼓足勇气,跟在一个士子打扮的青年身后进入书坊。
书坊中的打工人早就培训过,无论贫富贵贱,所有顾客都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比如今日开业,每个买书的人都有相应的小书签赠品。一本书配两张精巧的书签,不会因为是官吏就多送,也不会因为是布衣就不送。
被漂亮的导购女郎询问需要什么类别的书,农夫整张脸瞬间涨得通红。
导购忙得晕头转向,这才发现对方身穿粗麻短衣、背着脏兮兮的大竹篓,裤子上有补丁,脚上的草鞋已经磨损出一个洞,露出两根脚趾。在她的视线中,那脚趾使劲往里缩了缩,在地板上扣了两下,脚趾的主人支支吾吾好半天才拿出那本赠品的口袋书,满是厚茧的手指轻轻抚过书皮封面,说:“俺不识字,请问这里收不收学徒?俺想学画画。”
据说镐池君的产业,大多都招收学徒。不问出身,只要肯学,将来出师以后,挣一份家业不成问题。邻村有位大兄弟,家中也穷的寅吃卯粮,就连耗子都不来,三年前去给炼钢的匠人当学徒,现在已经盖了二层小楼,娶了村里最好看的小娘子为妻,快要当爹了。可惜炼钢厂已经不招收不识字的学徒工,现在至少要上过扫盲班才能进去。少年农夫有种感觉,镐池君新办的这个书坊,也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导购女郎干练地替另一名顾客取书,向农夫介绍说:“收的,各类学徒都缺,管吃管住,一个月四天休假,但是出师之前,没有工钱。出师以后,看个人的手艺。手艺好,达官贵人随便赏一些,也能在咸阳城安家了。”
农夫激动地重复:“管吃管住?!我可以的。”
甘罗带着妻子吕氏在展厅那边挑选书籍。
纸书问世,翻阅、携带起来十分的轻巧方便,纸张纹理美观,手感也相当好。插图色彩分明、鲜艳又形象,是竹简和绢帛难以相比的。惊艳了无数读书人。他们各自派遣仆从,将水上乐园中售卖的各种书画用纸都抢购一空,就算不写文章,闲来无事,拿来练字也不错。纸张摸着十分平整、细腻,写写画画,应该比绢帛更好用。
甚至有爱书之人如痴如醉,忘我的阅读,仿佛脚底生了根,从此长在天一书坊之内了。竟然错过了饭点也不觉得饿。
那些拜师求学多年,都一不定有机会接触的诸子百家的秘籍,现在只要伸手就可以摸到。花钱还能买回家,不花钱也能翻着看一会儿,书坊不会撵人。如果要买,也是从仓库里另取一本相同的新书,书架上这些,只是样品。可惜隔行如隔山,有些内容外行看不出门道,就只能瞧个热闹,了解一点皮毛。关键的知识,大多是父子、师徒之间口口相传,并且绝不外传的独门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