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琨是个比较率性的人,对别人要求不高,不怕同伴偷懒,他自己有时候也会偷懒,最怕那种负面情绪比较强,既要付出,付出以后又觉得心理不平衡,乱发脾气,闹得所有人都不得安宁的人。
就算是什么都不图,只默默付出的超级恋爱脑,不也希望将喜欢的人俘获嘛?
对于秦王政反常的优待,尉缭非但没有宠辱不惊,反而产生了极大的隐忧——《老子》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尉缭清醒得很——现如今的秦国,内有贤臣,外有良将,独缺一位总览全局、统筹全国兵马的战略型军事人才。秦王政的礼遇,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尉缭当牛做马,辅佐他扫平六国,一统江山。
针对这次伐赵惨败,尉缭摊开一张舆图,指出了秦军的战略失误。
他提了一个建议:以秦国的国力之强,诸侯就好比是郡县之君。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那些诸侯联合起来,出其不意地进攻。这就是智伯、齐泯王之所以功败垂成的原因。希望秦王政不要吝惜财物,派人重金贿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打乱诸侯的合纵计划,最多损失三十万金,就能将六国诸侯尽数消灭了。
智伯活跃在春秋时期,曾经是晋国最强的权臣,差点就将赵氏给灭了,后来被韩、赵、魏三家联合击破。
齐闵王时期,齐国的国力十分强盛,东征西讨,破秦、灭宋、制楚。后来被燕、韩、赵、魏、秦五国的联军合力攻破了都城临淄。数年以后才得以复国。
一番话恰好说到秦王政最担心的事情上,而且还挺委婉的,没有直说秦军每次大败,基本都是被诸侯联手暴揍。颇为照顾秦王政的感受。
秦王政一点就透,虚心求教:“依先生的意思,应该从何处下手?”
尉缭胸有成竹,气定神闲地将手中的竹笛伸到舆图上轻轻一点。
秦王政低头一看,问:“先灭韩?”
尉缭懒洋洋地转着竹笛,微笑:“王上圣明。”
第85章步入官场。
以前,赵琨阅览《史记》的时候,心中曾有过一个疑惑——在秦灭韩的过程中,那个俘获了韩王安、尽数收纳了韩国的土地的“内史腾”,究竟是什么人?
这一回,赵琨总算是搞清楚了,原来内史腾不是秦国的内史,而是韩国的内史——他被尉缭给秘密策反了,已经暗中投靠秦国。
秦王政派李斯攻打韩国,大军还没出动,内史腾就劝说韩王,先献上韩国的南阳地区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