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冬至,《周易》上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秦国也沿用了这种习俗——在每年的冬至日,暂时关闭各处的关隘,商旅不再通行。公卿百官也开始放长假,暂时停止办公,每个官署、衙门都会留人轮值,遇到紧急突发事件,也不会耽误大事。
所以在冬至日来临之前,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充足的饮食,尽量减少外出,开始“窝冬”。
赵琨之前安排了几十户人家专门负责养猪、养兔子,但是由于卫生条件差,猪圈总是散发着一股子恶臭,那气味隔着老远就把赵琨给熏跑了,所以他只是口头要求公猪都要阉割——阉过的公猪肉质更好,而且半年就能长得比较肥大。不过秦国本土没有后世的那种大白猪,只有两三个品种的小黑猪,养上一整年也长不了太大,但是小黑猪的肉质非常好,做成腊肠香得很。
赵琨指挥着仆从灌了几百斤的广式香肠,用细细的竹竿子,在小木楼二楼的阳台上悬挂了整整两排。一只小耗子馋得很,在下边团团转,就是够不上。赵琨头一回知道,原来老鼠爬不上去特别细、特别光滑的竹竿子。
冬日食物匮乏,很多不吃肉的鸟类也会跑来啄绳子,翻动香肠。赵琨怜惜它们,考虑到大雪覆盖原野,鸟类难以觅食,就经常在院子里撒些谷物,笑眯眯地望着鸟雀啄食。
这几天,镐池乡的望族纷纷开始杀猪宰羊,分社肉。赵琨也跟风安排下去,大清早就宰了八十几头猪,给门客、护卫们分一分。听着好像挺多的,其实家家户户都是聚族而居,还要送亲戚,最终每个人只能吃上几块。
分肉也是个技术活,这个时代的人很少开荤,都希望多得一些肥肉。因为肥肉可以炼成油脂,用来烧烤、煎炸。
顺便说一下,这年头的食材虽然不多,但烹饪花样却不少。就拿秦国宗室来说,食物的加工方式有炙(烧烤)、炮(先裹上一层粉浆再烧烤)、煮、蒸、煎(煎炸)、脍、渍、醢(肉酱)、脯、熬、羹等等。
刚好赵琨和他的家人都不喜欢吃肥肉,就让负责分肉的侍从给门客、护卫们多分肥肉,瘦肉留着,今日多做一道冬笋木耳炒肉片。另外,猪蹄居然也没人喜欢,因为猪蹄上的毛发和指甲不好处理,再加上一般人家缺少香料调料,烧出来也难以下咽,于是再加一道酱猪蹄,给每个门客都送一份尝尝鲜。他的门客不多,总共不到两百人。但都是精挑细选的人才,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甘罗、徐福、徐咨……
赵琨洗了手,去屋里换上一套崭新的深衣直裾,刚好宦官也带着扶苏到了。扶苏扒拉着小厨房的门,看厨娘用大铜锅炼油。刚出锅的猪油渣香脆酥松,闻着十分诱人,扶苏好奇地观望着,下意识舔了舔嘴唇。
赵琨瞧见,就找了双筷子夹起一小片猪油渣,等温度稍微降下来,才喂给扶苏,道:“多嚼几下,慢点吃。”
扶苏很快就咽下去,说:“叔公,扶苏还要!”
扶苏才三岁,赵琨不敢给他多吃油腻的食物,刚巧另一个厨娘的冬笋木耳炒肉片出锅了,赵琨就给扶苏夹了一小片瘦肉。扶苏嚼了两下,感觉不如刚才的肥肉渣入口即化,就趁着赵琨不注意,将瘦肉扔在几案底下。又指着肥肉渣说:“还要那个。”
赵琨又给扶苏夹起一片,然后直接将他抱出厨房,带他去院子里玩耍了大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