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的信息确实有限,但也不是没有……特别如果范围扩张到官方信息之外。”她放轻声音,终于将它们递上,“以及,哈利,读的时候试着冷静一些。”
自己什么时候是不冷静的人了?
哈利烦躁地接过那两张纸。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上面打印的不是什么报道文章,而是一个Quora论坛话题下的用户回帖。疑惑着,哈利看了眼赫敏,后者向他点了点头。
罗恩趁机拖着椅子凑了过来,一起读起这篇将近一千词的回答——
「科技UK网络历史电子社群
过去的网络群组及论坛都是什么样子的?
RebekahCassidy,
(网络历史研究者,31岁,来自康沃尔郡)
接上我之前的回答和其他人的评论,我们的确不该低估USENET在这一切中的作用;那毕竟是互联网时代的早期,人们终于发现了一个获取和谈论时事新闻的好途径。它的功能就像是于尔根·哈贝马斯口中的咖啡馆,只不过覆盖范围更大、参与者群体更混杂。而在所有USENETNewsgroup之中,“犯罪”的订阅和投帖量很是令人惊奇。从过去到现在,公众对犯罪新闻的关注似乎根植在人类的基本生存基因中,用无数的猜想和理论应对世上的道德灾难。著名的案例数不胜数,我现在只用一个很有意思但当代网民通常都忘记了的来举例——汤姆·里德尔和贝拉特丽斯·莱斯特兰奇的“绯闻”。
你们之中在90年代经常关注新闻的人(大多应该是X世代的),也许会记得汤姆·里德尔的名字,特别如果你住在萨里郡或大伦敦的话。里德尔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罪犯,杀死了他的父母,在逃亡多年之后最终在1995年被抓获,却又再次逃脱。“西米德兰兹重案组”丑闻之后,英国充满着民间对警部腐败的谴责,那次越狱只有让事情变得更糟。无疑,许多人选择将信息来源转到了新鲜的、分散管理的互联网平台上——出场:USENETNewsgroups。
我无法找到对于那一系列事件的讨论是从哪里开始的。很幸运的是,USENET当下仍在运行当中,很多旧的数据因此得以保存下来,并被“DennisLawrence2”整理到了这个帖子中:USENETNewsgroups归档|犯罪+政治。
无论如何,用户开始在投送的帖子中分析弑亲并不是里德尔的唯一罪行。事实上,他可能是80年代和90年代许多犯罪的幕后黑手。最早的讨论是在说他与毒贩兼走私犯芬里尔·格雷伯克之间的联系——1995年6月15日里德尔越狱后,格雷伯克的指纹在受伤狱警身上被发现,证实了这一点。但经讨论最多的仍然是里德尔与连环杀手贝拉特丽斯·莱斯特兰奇之间的关系。
此类讨论早在1992年末就开始了,也就是里德尔被定罪的两个月后。在此一年之前,一名年轻妇女在从墓地回来后,于伦敦南岸的家门前被莱斯特兰奇谋杀。莱斯特兰奇的作案风格十分鲜明,总是对现场的血腥程度不作丝毫掩盖,且以绳索最终导致受害者的死亡。她于是第一时间成为最大嫌疑犯,又以墓园守卫弗兰克·布拉塞的证词确凿定罪。根据此人的说辞,他那天下午从岗亭窗户里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男人站在雨里和常来墓园的一位女士说话。那人不打伞,神情看上去令人害怕,且对布拉塞来说“诡异地熟悉,像他曾经见过的一个男孩”。戴帽的男人很快离开了,布拉塞下班后因为心里不踏实而跟了那位女士一段路,却没想到目睹了她在家门前被另一个女人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