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棒子传三(2 / 2)

🎁美女直播

“高丽使者。”

“外臣在。”

“朕且问你,朕听闻,这几年来你高丽一直都是风调雨顺,且并无兵灾人祸,却为何来我大明借粮?”

“启奏大明皇帝陛下,说起此事,一言难尽呐!”

接着,高丽使者就把昨天在东海王府跟胡大海和姚广孝说的那番话,又跟皇上奏报了一遍。

虽然昨天已经听姚广孝奏报过了,但是皇上听完高丽使者的奏报后,还是沉吟了片刻,这才问群臣道:“诸位爱卿,高丽借粮之事,卿等以为如何?”

本来按照昨天的安排,此时应该是姚广孝出班启奏。可没想到,武将之中却首先有一人出班,来了一嗓子:

“诶我说皇上,要依微臣我之见,咱们就不应该借给高丽粮食。”

是谁敢跟皇上这么说话?不是别人,正是赫赫威名的“雌雄眼儿”常茂儿。皆因这常茂儿的功劳太大,而且皇上也非常喜欢他。所以他才敢跟皇上这么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刚才我都听明白了。感情这高丽国都是他娘的老娘们儿下地种田干活儿,这老爷们儿在家纺线织布,还没事喝茶耍钱。”

“要我说这高丽简直就是他娘的南北大街——就不是个东西。这样的国家都多余让他存在于世上。不如万岁给微臣一道旨诣,甭多了,给我一万精兵。”

“茂儿太爷到了高丽,一顿榔头,准保让他们把这个毛病给改过来。也省得他们没事老找咱们来借粮。要知道,那粮食是给人吃的,可不是给这帮好吃懒做的废物吃的。”

听常茂儿这么一说,皇上好悬没乐出来。但仔细一想,常茂儿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高丽女耕男织的这个风俗不给他改过来,说不准年年都要来大明借粮。

可还没等皇上说话,边儿上的胡大海却先开口了:

“茂儿啊,你说的这都是什么混账话!高丽此次来递交国书,就表明他们愿意归附我大明,咱们岂可因人家国家的风俗与我大明不同,就轻易发兵征讨。还不给我退下!”

“二大爷,您听我说!”常茂儿还想分辩几句。

“休得多言,还不退下!”老胡大黑脸蛋子一沉,常茂儿还真有点含糊,所以也就没敢再吱声。

老胡就知道姚广孝已经安排好了对策,生怕常茂儿给搅和了,所以才出言拦着他。

“陛下,臣有本奏。”这时候,姚广孝出班启奏。

“姚爱卿请讲。”

“臣以为,既然高丽已归附我大明,那这粮食就理当是借给。虽然这一百万石粮食不是个小数,但依我大明目前的国力来看,还是能凑够的。”

“丞相此言差矣。”没等皇上说话,武将之中又有一人出班启奏,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花枪太保”田再彪。

“陛下、丞相,依末将看来,这粮食是万不可借。”

“田爱卿何出此言?”

“陛下请想,这一百万石粮食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可有一宗,那就是这粮食该从何处调拨。您别忘了,现在辽东还不安稳,虽然那里离着高丽近,但却无粮可调。”

“河北山西乃是我大明九边重镇,粮食供应军队尚且不足,就更别说调粮给高丽了。如果从江南调粮的话,路途遥远,这一路人吃马嚼,这伤耗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如果借给高丽一百万石,恐怕咱们最少得预备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所以,请陛下三思。”

“这个……”

虽说昨天都已经跟姚广孝商量好了,但事到临头,皇上还真有点犯难了。

因为田再彪说的非常有道理。辽东、河北、山西虽然离着高丽近,但真是无粮可调。从江南运粮,伤耗又过大。

毕竟这可是一百多万石粮食,搁谁谁不心疼啊!

“陛下勿忧,臣有一策,可为陛下解忧。”姚广孝闻言,那可是正中下怀。

“姚爱卿快快讲来。”

“诚如田将军所言,从辽东、河北、山西和江南都无法调粮。但据臣所知,近些年来,在福建有胡商从海外带到我大明一种粮食作物。此物被称作玉米,不但高产而且抗旱。”

“现已由东南沿海传播到了山东境内,被称作玉米棒子。且已广泛种植,产量也颇丰。所以微臣建议可由山东调粮。”

“丞相,从山东调粮这一路的损耗可也是不小啊?”田再彪在边儿上又插了一句。

“田将军请放宽心,既然是从山东调粮,那咱们就不走旱路,而是改走海路。可让山东登莱水师用战船运粮,走海路直达高丽。这样,这伤耗最起码能减少一半。”姚广孝答道。

“姚爱卿此计甚妙,可不知派哪位爱卿前去押粮比较合适呢?”皇上问群臣道。

“陛下,我去!”“雌雄眼儿”常茂儿又蹦出来了。

“臣以为常将军可当此任。”姚广孝说道。

姚广孝为什么同意常茂儿去呢?这还得说常茂儿不但能耐大,能镇得住,打起来也不怕。而且常茂儿心眼儿也多,到了高丽之后,能随机应变。

“另外陛下还应派遣使者,主持高丽国王册封一事。”姚广孝再次奏道。

“萧爱卿何在?”皇上一听,对,这事必须得让萧逸去。

喜欢逼良为婿请大家收藏:(<a href="http://www.cwzww.com" target="_blank">www.cwzww.com</a>)逼良为婿